上一篇文章《自媒体创业7年,写作带给我的不仅有成功还有天命的确认》,拉开了创业以来最重大的突破。继那个突破之后,前几天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突破:
我受邀到澳门一所学校做Author Visit,以英文演讲的方式给6年级的学生分享写作心得。
这是我今年做的第三场演讲,感觉是比前两场更加放松,更加自如。想起第一场的时候,我还挺紧张的。以前还是留学顾问的时候,时不时要在公司或者大学里开各种专题讲座,有时脱稿讲一个主题,有时配合PPT一起演示,那时的我还有挺多与人面对面交流、展示的机会。自从辞职,还以写作、疗愈为主作为自由职业者,屈指一数,我已经有6年没有公开在什么正式场合来展示什么了,我确实变得有些拘谨。再加上演讲用的是英文,并非母语,说不紧张是假的。
在准备第一场演讲的时候,我跟先生说,我紧张,我怕。他说,你就当台下的人都是小朋友就好了。我说,就算他们是小朋友,那旁边还有校长、主任、老师啊,而且他们都是外国人!(因为演讲的学校全是国际学校)。
在外国人面前用英文做展示......想想都觉得自己不够底气啊。不过,机会都来了,我得好好接住才行。第一场先生在场听完了全场,结束后,他说:“原来你说自己紧张是骗我的,我看你压根就不紧张,还挺享受讲台的啊!”
哈哈,不是我存心想骗他,第一次确实紧张,不过经过这三次的实践,我发现自己有一个特点:
不管开始前有多紧张,一上台就不那么紧张了,就会进入自己准备的流程里,按照流程一点点地进行,就算是第一次,也没有吃钉子,也没有断片,还挺顺利的。
先生后来还做了详细的点评:
你说话的节奏很好,不快不慢,正适合孩子们,因为谈写作是件抽象的事,说太快他们未必能吸收。
你演讲时表情很好,很自然,非常能够跟你的内容贴合起来,没有背稿子的痕迹,像是现场聊天似的。
你的PPT内容恰到好处,呈现的关键词不多不少,呈现的都是精华。
你很有现场互动的意识,能够在整个演示中恰当地提出互动的问题,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要知道,让一群学生安静地听一个小时,那不是容易的事。
时间把控得太精准了!给你一个小时,你45分钟讲完,留15分钟互动,这简直是太精准了。
......
在鼓励我这一点上,先生简直像是我肚子里的蛔虫,知道怎么说我会个孩子得到嘉奖一样越做越卖力,越做越好。他说的那些好评,其实在我看了他给我录的一段视频后,我感觉自己压根没他讲的那么好。我自己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客观认识的,只能说及格,肯定达不到优秀。不过,我会在每一次的尝试中反思,力求下一次比上一次更好。虽然不是以演讲为主业,但这三次的体验也让我积攒了一些小小的经验,这些经验或许可以帮助到和我一样,需要走入人群展示自己的人。下面就以从准备到现场实操开始分享一些小小心得:
1.确认演讲大纲,匹配刚需
当你接受到一些邀请,需要分享某个主题,一定要和邀请方确认你要演示的内容大纲,以此来确定你要分享的内容是否是观众刚需的内容。邀请方花钱请人去做演讲,他们肯定想达到某种预期的效果,不然花那个钱干嘛呢?但你作为不是在邀请方内部工作的人,像我,一个自由职业者,从来没在学校教过书,我对学生在写作方面的需求是完全不清楚的,并且国际学校和国内公立学校的需求完全不同。所以,第一步一定要跟邀请方确定好他们需要你从哪些方面分享,或者叫他们写出他们想听的内容,再根据这些内容来设计你要展示的内容。这样才能做到匹配刚需。
匹配刚需是一场演讲成功和效果好坏的前提,如果你讲的内容不是观众感兴趣的,不是他们所需要的,那你讲得再精彩也没有用。
2.散步、冥想,显化未来
我有一个习惯,我要写什么、讲什么,都不会马上写或者马上演练,更不会马上做PPT,而是以散步或冥想的方式显化我想要它怎么实现。
显化是一种灵性能力,说通俗一点就是:预先经历你想经历的场景。
以演讲为例,你想那场演讲成功,通过显化,你就能轻松、自信以对。这个理念我在2013年就开始实践,日常中经常用到这种方法。方法也很简单,只要你足够安静,安静到神识都聚焦在你想要做的那件事上,进入那个场景,模拟你正在经历你将要做的那件事,当你真正要去做它的时候,你就会非常自如,因为在你的神识里,你已经经历过了,也实现自己想要的效果了,到了现实中真的要做的时候,就像复制黏贴一样。这样,我在现实中做的事都不是新的,都是我已经做过,或者体验过,或者得到过的了。
在这个过程里,细节最重要。模拟得越具体越好,细到你是如何走上讲台的,如何开始讲第一句话,观众的反应又是如何的,你又是如何回应的......等等,通通细致地模拟一遍。所以,每次我上台、每次我做所有活动,开始之后就进入这种显化的进程之中,我就知道如何做了,就知道如何应对现场了。
3.交托给宇宙,不执着于结果
显化除了要做到足够的聚焦、平静,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交托。
不执着于结果,一旦执着结果,模拟过程就会很机械,执着就会坏了灵活性,更坏了直觉。直觉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虽然是模拟过的,有一定思路,并非即兴演讲,但是第一次模拟时跑进来的内容往往是即兴的,那是基础原动力,由这个原动力发展出更多饱满的内容。执着于结果往往会在模拟的时候就开始紧张,一紧张直觉就激活不起来,就不会有灵光乍现的瞬间出现。灵光乍现的瞬间是怎样的呢?
就是某个当下的瞬间,有一些与当下那个场域、观众的反应特别契合的回应出现,通俗一点就是:随机应变。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来什么接什么,自如地应对现场。
4.事后反思,及时清零,感恩宇宙
每做完一场演讲,都要自我反思。可能观众、朋友、家属都非常捧场,说我们做得很好,但我们自己需要客观地评价自己。有好的方面肯定要继续发扬,不好的也要正视,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案,下次不再出现类似自己觉得不够完美的地方。我是怎么反思的呢?
闭目,回顾整个过程。这样我就能捕捉到一些自己做得不到位的细节,或者找到更好的表现方式,然后记录在工作本上,或者在思维中强化那个点。
除了反思,及时清零也非常重要。当我们事业、能力有了新的突破,很多时候也伴随着财富的突破,这个时候需要把自己清零。不要看着自己突破到了什么位置,而是把自己拉回到:
我是一个启航者,
我是一个起步者,
我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大傻瓜......这样的位置,并且要及时感恩宇宙。我每次有突破,有额外的收入,有新认识的朋友,有朋友对我表达了关爱,我都会在当天感恩宇宙。感恩的方式可以是自己觉得舒服的,你可以直白地对着天说:
“我今天太开心了,我好感恩啊,我感谢您啊,谢谢您给我这样的机会,我真的是太满足了......”
这样一个过程下来,一次突破,一次收获才宣告完结,然后把自己又交回到宇宙之中。也许宇宙会再次派单给我,派的任务可能一个比一个大,我收获的一个比一个多,那都是掌握在宇宙的手里,不是我手中。我唯一要做的,就是每一次宇宙派单给我的时候,我好好接住,不负所望,脚踏实地地完成,然后再跟祂说声谢谢,谢谢祂的抬举,谢谢祂的眷顾,我愿意继续听从祂的派遣,总之,亲爱的朋友们:
想要实现我们内心所愿,不是我们给宇宙派单,而是我们需要聆听宇宙什么时候派单给我们,听得到才能接得住,接得住才能显化出来。
祝福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够听到,接住,显化。一路遇见一个又一个未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