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之间和谐、友善、幸福的相处,如果说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遇事要“让”。
弘一法师说过:“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凡遇事都是争来斗去,硬是要分个输赢,实际上是在慢慢消耗自己的福气。因为输了会一直耿耿于怀,赢了易招致记恨。
兄弟姐妹之间最易引发矛盾的地方,就是父母遗产的分配。虽然“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个古训已深入人心,但是在父母过世之后,兄弟姐妹就是最亲的人。血脉之情,让一让,情份必会源远流长。因此,在父母遗产的分配上,都应让一步,多关心经济条件相对不好的,做好“顺手人情”。千万不可为此争得不可开交,甚至反目成仇。因为争来争去,谁都不是赢家,相反地还会愧对九泉之下的父母。随着年纪的增长,钱财又算得了什么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拥有的,最后都是别人的。况且兄弟姐妹之间有些东西是分不开的,不如大度一些。从家庭实际情况来考虑,多照顾家庭困难一些的。父母的遗产他们多分了些,这是一份恩情,体现的是“雪中送炭”。
此外,兄弟姐妹之间互帮互助时,也应讲求让一让,不能指望对方的回报,要习惯“给予”。一路走来,兄弟姐妹之间肯定有互帮互助的时候,但帮忙是不会对等的。我们失去了父母的帮忙、牵挂,那么有兄弟姐妹的帮助,就是一种情感上的弥补,怎么能够计较呢?怎么能不接受呢?
兄弟姐妹之间遇事讲“让”,才会有凝聚力,才能在父母过世后还能常常聚在一起。清明节的时候,相约去拜祭,开心交谈,就是不负不欠。分分合合一家人,风风雨雨一辈子。真可谓是让一让,家和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