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知觉的线索的意义本身是不明确的,一个人的外表、言语、表情、姿态或行为等并不会直接显现个人的内在品质。我们的认知过程总是要先利用已有的知识表征给这些线索赋予一定的意义,进行相应的解释,然后在此基础上作出对他人的最初判断,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加工的必要,人们就会把这种最初的判断泛化成对他人的印象,即“第一印象”。
我们的解释和判断往往取决于我们当前所依据的知识,关于这些知识怎样应用于判断牵涉到两方面问题:关联性和可得性。
一、关联性
外部的线索常激活我们头脑中与之对应的知识表征,如看到他人笑,就激活了认知结构中有关笑的概念。
二、可得性
最有可能性的知识就是那些最轻易和最迅速地进入我们思维的知识,这类处在思维最前沿的知识在解释线索时具有最大的影响。
什么样的知识具有可得性呢?首先,被最初获得的信息激活的知识具有可得性。“首因效应”研究表明,最先得到的信息对判断具有巨大的影响,即首因起了决定作用。另外,被最近获得的信息所激活的知识具有可得性。这符合“近因效应”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