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先生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我是一口气读完的。一口气读完,并不是带着任务去读,或者时间充裕,而是小说语言洗练,故事朴实,写的是平头老百姓的事儿,总结的是世人都认的理儿,读起来省劲儿。
读完后,我思考一个问题:小说为什么取名《一句顶一万句》?
我一时想不出个子丑寅卯,只好再回到小说,把故事重新码放一遍。
小说分上下两部。上部曰:出延津记,主要人物是吴摩西;下部曰:回延津记,主要人物是牛爱国。联系上下部的关系人是巧玲,也就是吴摩西的养女,牛爱国的妈曹青娥。
上部出延津记写的是:吴摩西老婆吴香香,跟银匠老高卷包私奔了,吴摩西为了找吴香香,走出延津。从心里说,吴摩西不想找,但是迫于吴香香父母和公婆家的压力,他出去找。他是假找。他准备在新乡东关鸡毛店耗够时间,再返回延津。吴摩西出来找吴香香,还带着自己的养女巧玲。巧玲虽然只有五岁,但是她和吴香香说不着,和姥姥姥爷说不着,和爷爷叔叔大爷,也说不着,和吴摩西却说得着。吴摩西在鸡毛店丢了巧玲,四处寻找不得,却在郑州车站意外看见吴香香和老高。吴摩西决定杀了这对狗男女。当看到吴香香扛着个大肚子,为老高买了一个烤白薯,两人你一口,我一口,为吃一个白薯,相互依偎在一起,吴香香对吴摩西从无这么亲密过,就是把人杀了,也挡不住吴香香跟吴摩西不亲,跟老高亲。吴摩西放弃了杀人的念头。让吴摩西唯一恼火的是,一个女人与人通奸,通奸之前总有一句话打动了她,这句话到底是什么?吴摩西一辈子没有想出来。
吴摩西突然对郑州伤了心,打张车票去了宝鸡。
下部回延津记写的是:若干年后,养女巧玲也就是曹青娥,她的儿子牛爱国,为了找妻子庞丽娜,走出山西沁源。庞丽娜是跟她的亲姐夫老尚私奔的,牛爱国也是出于庞丽娜家的压力,出去假找。牛爱国的母亲曹青娥,在临终之前,惦记着来自延津的一封信,这封信与吴摩西有关。为了在外边呆够时间,也是为了寻找吴摩西的线索,牛爱国临时起意,去了延津,又追寻到咸阳。想弄清楚吴摩西临死前,要对巧玲说的话,也许那句话,能打开牛爱国现在的心结。
牛爱国寻找的那句话,也就是吴摩西临死前,要对巧玲说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因为吴摩西或罗长礼的孙子罗安江的去世,也许永远不得而知。倒是牛爱国离开咸阳时,罗安江的媳妇何玉芬,送给他一句话: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这话牛爱国妈曹青娥,生前也说过。但这句话说出来了,就是张明牌;吴摩西留下的话,牛爱国一直没有找到,是张暗牌,暗牌翻起来之前,就是个迷。
“能看出来,你心里的烦闷,比你找的事还大”。何玉芬说中了牛爱国的心事。
当天夜里,牛爱国想起七个月前,泊头的相好章楚红。两人分别的那天晚上,章楚红在床上抱着牛爱国,让他带她走,离开泊头。牛爱国答应了,章楚红又抱紧牛爱国,说:“有句话我回头告诉你"。但等到回头,牛爱国怕拐别人老婆出人命,闪了章楚红。现在突然觉得章楚红没说出的话,和吴摩西临终前要对巧玲说的话一样重要。吴摩西对巧玲说的话,就是找到,也未必能解牛爱国心中的烦闷;章楚红要说的话,却能打开牛爱国心头那把锁。
故事经过这一番码放,当我合上书,小说取名《一句顶一万句》的理由已经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