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字的字形结构是左形右声,左边的“口”表示与言语或发声有关,右边的“真”表示读音,同时也有“实在、确实”的意思,从字形上可理解为因内心实在的不满而通过言语等表现出来。
在古代,“嗔”最初多表示“发怒、生气”。如《说文》中提到“嗔,盛气也”,《广韵》中也有“嗔,怒也”的解释。像“嗔目而视”,就是指瞪大眼睛表示愤怒。
后来也引申为对人不满、怪罪的意思。如“嗔怪”一词,就是责怪、埋怨的意思,这种用法在诗词和日常用语中较为常见,如“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这里的“嗔”就是埋怨的意思,体现出一种轻微的不满情绪。
嗔主要围绕着生气、不满等情绪及其相关表现来表意。它主要是一种情绪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