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课有几年了,而且是以不同的身份:作为观察者,较为详细地了解过可汗学院;作为教师,一直在使用Blackboard系统作为教学辅助,还通过在线视频的方式远程辅导过两个亲戚家的小孩,类似当下的直播网课;作为学生,在Coursera这种全功能网课平台上学过learning how to learn,也在B站上学过R和Matlab这种功能单一的视频课。有了上述经验,原本以为琢磨网课会比较容易,但在一开始竟然弄错了问题。当时我问的问题是:网课和传统授课有什么区别?现在回过头再想,这么提问的错误是下意识去假定传统授课方式优于网课,找区别也是隐含着让网课向传统课堂方式靠拢。当然,这个假定并无依据。
那么真正的问题又是什么呢?在这个时间点上,我自己可以接受的表达是,为取得最好的授课效果,我们需要哪些手段?这些手段当中,哪些传统方式可以提供(和无法提供),哪些网课可以提供(和无法提供)。这样提问,就不再预设某种教学方式更优,而是从教学本身的目的出发,更容易建立起来标准。当然关于“最好的授课效果”永远都会有争议,但沿着这个方向去想会走得比较远,而且找到大致原则可能要比得到准确答案更重要。对这个问题,受Learning how to learn启发,我的答案是好的教学手段要适应人类固有学习方式。不过,这一答案要想成立,还需要进一步解释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固有的学习方式;第二,该方式为何“固有”,或者为何难以改变;第三,固有是否就代表最好。接下来依次回答这三个问题。
- 第一, 什么是固有的学习方式,根据Learning how to learn这门课,人从懵懂到熟练一门课程或者技巧的过程:理解、重复、回忆、应用、熟练。这个过程由大脑对复杂知识建立记忆的过程决定,知识需要不断重复才能形成长期记忆,以形成的记忆片段经过不断再现,可以以组块(chuncking)的方式再现,便会提高知识应用的速度,即达到熟练。顺便说一下,这门课还破除了一些迷思,比如在懵懂阶段,记忆组块尚未形成,在学习之初去追求高屋建瓴式的理解、或在书上标记重点段落等,通常是南辕北辙的。
- 第二,上述学习方式为何固有。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个学习方式是由大脑结构决定的,当然也就固有。
- 第三,固有的方式是否意味着有效。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多余,因为“固有”的方式既然意味着不能改变,不能改变的东西接受便好,何必去问是否有效呢。但是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思考和设计授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固有的学习方式并不有效,我们应该考虑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去弥补;如果固有方式有效,我们应该考虑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去适应。我认为固有学习方式是有效的,想一下小孩上学之前要学的东西吧,不需任何专业培训,他/她们就能学会使用自己的身体、掌握至少一门语言、认识世界、察言观色……这个学习速度足以让任何一个成年人汗颜,他们所依赖的就只有这种固有的方式。
现在关于教学手段选择和应用的原则就很清楚了,就是逐个对照学习的各个过程,去审视课程、和课程资料是否能够适应或者加快上述过程,再根据审视的结果去调整和设计课程和课程资料。这里先举两个例子说明如何进行审视和设计。
- 第一个例子,教务部门评判老师的水平通常通过现场听课。对照前述过程,讲课水平只解决学习过程的第一个链条,即是否帮助学生理解,其他过程并不涉及。至于安排考试等等,通常是把注意力放到考试的形式上,而忽略考试所具有的回忆功能。
(忍不住吐槽一下,教务部门行事方式是无可更改的行政式,而非解决问题的专家式,把解决教学质量的任务交给行政部门简直缘木求鱼。) - 第二个例子,传统教学方式以45分钟为单位,课程进行的方式又极为线性,不利学生的重复和回忆。真正的网课,而不是直播课,通常把授课内容截成十几分钟一个单元的片段,再提供课程片段的目录链接以备查,在每个或几个片段之后还可以安排小测验。可汗学院针对低龄学生的课程,每个片段则会更短。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传统教学方式很与之难比。
让我把以后的任务说得更具体一些。第一,针对固有学习模式中的每个环节,去思考网课和传统教学方式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第二,对于固有学习模式的每个环节,为达到最好的效果,假定自己拥有全部资源,应该怎么做;第三,审视可行资源,找到次优解决方案。
上述思考的结果主要受Learning how to learn启发(感激Barbara,她让人觉得世界很美好),这里想结合自己这些年的经验再多走一步。Learning how to learn的目的是教学生学习复杂的理工科知识,我称这类课程为工具型,教学追求的目标是掌握和熟练,促进重复和再现的教学手段很重要。但还有一类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考方式和打开眼界,可称为智慧型,这类课程多为文科课,重复和再现仍然重要,但已不再充分。后一个类型的课程教学我想多下点功夫。虽然理科生经常嘲笑文科生的科学知识不足,逻辑差,事实上理科生的优势基本上只在背景知识方面,思维方式方面几乎毫无优势,我经常半开玩笑地说理科生全是文盲。作为教师,面对这种学生年复一年被成批生产出来的事实,责任还是很难推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