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战略?这个问题不仅在企业家群体里没有定论,在战略管理学科领域内也是众说纷纭。早在1998年,战略学大师亨利·明兹伯格就出版了《战略历程》一书,把战略管理领域划分为十大学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应该说,每一个学派对“什么是战略”这个问题都有自己说法。在这里,我不评论任何一个学派关于战略的定义,而是尝试从战略的“字面含义”和企业的实践角度,讨论一下什么是战略。
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战略”这两个字。“战”字最早出现于金文,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表示弹弓的“单”,右边是表示长矛的“戈”,整体上,“战”字表示征战。“略”字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表示田地的“田”,右边是表示进犯的“各”,整体上,“略”字表示攻城略地,后来引申为谋略。
按照马云的说法,企业家要有全局观、全球观和未来观,也就是说,要有格局和视野。为此,战略可以用“战略=格局×视野”这个公式来表示。我们先来拆解“格局”这两个字。“格”左边是表示木棒的“木”,右边是表示进犯的“各”,整体上,“格”字表示用木棒攻击,后来引申为划定边界。“局”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表示死人的“尸”,下面是表示佝偻屈背的“句”,整体上,“局”字表示空间狭小,后来引申为空间。
我们再来拆解“视野”这两个字。“视”左边是表示祭祀的“示”,右边是表示看的“目”,整体上,“视”字表示用祭祀时仔细看征兆,后来引申为预测未来。“野”的古字是左中右结构,左右各是一个“木”,中间是个“土”,左右的“木”代表着居住地的树木和远处的森林,中间的“土”代表空旷地带,“野”字表示旷野,引申为视野。
从“格局”和“视野”这四个字的造字本意及其引申义来看,“格局”代表着空间,而“视野”代表着时间。所以,“战略=格局×视野”这个公式意味着,我们可以从格局和视野,或者从空间和时间,这两个维度来思考什么是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