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勤记·686:第一象限
“按现在每三年增加一岁的预期寿命,9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将普遍实现百岁,70与80后,预期寿命也将达到95岁。”
一次养老年金产品的讲座,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测算的依据来自卫健康委的统计。
所谓的百岁人生,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在大众的认知中,预期寿命的增加肯定是一件好事,要知道,这可是古代帝王一辈子都在追求的事,但在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400多个帝王中,只有五个寿终正寝,其中最高龄的是乾隆,活到89岁。
这个年龄现在只是一些城市或者一些国家的平均寿命。
那所谓的百岁人生,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细究起来,这个问题还真没那么简单。
假设有四个象限:第一象限代表生,第二象限代表老,第三象限代表病,第四象限代表死。
这是人生必经的阶段,但未必每一个人都做好了准备,能把四个象限都打个通关的,就更少了。
先举一个美国的例子,在过去的历史上,人们总是担心自己活得不够长。但是在婴儿潮一代之后,人们发现一个过去没有遇到的大问题,就是自己活得太长了,为退休准备的钱已经提前花光了。
发达国家的问题,发展中国家更加难以回避。所以才流行那么一句:未富先老。
寿命的增加,更多的增加在第二和第三象限上,而处于第一象限,在一路奔波的人似乎已经把三个象限叠加在一起考虑的。
我们想象不到的是,肌体并没有停止它的衰老速度。
或许我们看起来,要比以前的人年轻一个十年,但老花、鼻毛变白、肌肉减少、心血管杂质变多,这些可一点没有延迟意思,它总是悄然而至,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这些四十岁以后出现的问题,为何古代的人很少遇到呢?因为那个时候的人均寿命就卡在了四十岁之前。他们直接回避了第二第三象限,向死而生。
人体功能的退化没有推迟,那所谓的百岁人生,真正延长的是第二与第三象限的时间。
企图五十岁像二十岁一样,现在的科技中无法解决人体生物钟的端粒问题,它是衰落的真正密码。
当然也有一些幸运者,一辈子为生而奔波,直接跳过二三象限,这或许“向死而生”另一种注解。
大凡有实力把控自己命运的人,都会把更多的资源发在第二第三象限上。
从历史上看,帝王从不回避第二到第四象限,比如陵寝的修建,在他们第一象限的时候就开始了。
有经济基础的人往往活得更加通透,得到的CEO脱不花,在《十日谈》的节目中,就举例说:一个40岁的朋友,邀请她为自己策划了一场追悼会。
止步于八十六岁的琼瑶,前一年还精神矍铄参加了一场,以她的电视剧主题曲为主打的演唱会,幽雅的老、从容的病,直至百岁,对她而言,完全有这个条件。
2025年,社保费用再次调高,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更猛一些。一个当会计的朋友说:这个费用只有往上涨,没有往回调的。
现在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4%,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我们的大多数,是继续模糊每个象限的内容,还是为可能更加漫长的第二与第三象限做好准备呢?
反正对于七十岁的阿美来说,她希望自己还能坚守在第一象限,因为她没有养老金,只有一些微薄的城乡社保补贴,而儿女们都在为各自的家,奔波在第一象限上,他们和很多朴实的劳动者一样,似乎都有一种“向死而生”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