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大部分人可能都无法全文背诵《坛经》,但《菩提偈》里的这几句,可能大部分人都能背出来。菩提是什么,不知道,不清楚,但是信口拈来都知道——菩提本无树。
菩提子呢?传说佛陀在菩提树下成正等正觉,菩提子便有成就菩提之意。因而传言,用菩提子念佛,可获无量倍功德。但是万千菩提,哪一种菩提子才是真正的菩提子呢。如果按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果,那么正统的菩提子必须是菩提树上结的果实呀,但是你若去查资料就会发现,资料上的第一句话写的是——菩提子并非菩提树的果实,而是……这般开宗明义,这般铁口直断,让你连辩驳的机会都没有。
早年问过一直在修行的小伙伴ZG,天下万千菩提子,哪种才是真正的菩提子呢。ZG笑而不答,后来他说,他的师兄捻的多是草菩提,甚是如法。我去网上翻一下草菩提,竟是草籽,心中突然释然了,修行者执念珠,为念而非为珠,珠仅仅只是器,为念服务耳,若一味地去追逐器,可能反而失了修行之本心了,于是多少也开始释怀了。
成千菩提子,皆是菩提耳;万千菩提子,亦非菩提耳。如六祖诗偈——菩提本无树——连树都没有,何来树籽呢。真正的菩提不在你手上所执所捻,而在你心中那颗求证不二之心,不是吗。
我本凡俗物,所以我至今不敢妄言修行二字,念珠于我,只是珠,无关念。关于菩提根的缘分,我在前面《玩物篇之猴头》里就说过,从小学时候阿贤奶奶给的那串菩提根开始就结缘了,所以菩提根是我结缘最早的一类手串,这一点倒是无可置疑的。
昨天盘着盘着盘到了这串菩提根,于是给它拍了几张照片发给小伙伴嘚瑟一下它变得多漂亮,小伙伴问了我一句,这串盘多久了,我随口应了一句,好几年了吧,回头我想想,去翻一下当年的购物清单,这一查,购入这串菩提根,竟然是2017年的1月,至今竟然已经八年有余了。
时光都去哪儿了呢,原来,都在这里呀。今天的两张图,一张是它刚买时候的模样,一张是今天刚刚给它拍出来的模样,由白玉羊脂一般的白,到现在每一颗珠子都均匀开片,肉眼看过去完全是蜡黄色了,盘起来表皮也略带粗糙,这就是它的终极形态吗。不知道,继续往下盘,说不定还会有别的变化,谁知道呢。
玩珠子,玩手串,确实会经历过一个大心魔的状态,眼之所见,皆想要买回来把玩,好在我出坑得早,一切会入迷上瘾之事,我都有种本能想要逃离的想法,所以有一天,我发现我的盒子里的手串似乎开始有点泛滥,一天换一串,大概一两个月可能都没办法给它们盘一遍,那时候我突然就有了一种强烈想逃的想法了。
那一天,我把手机上所有关于文玩和珠子的App全部卸载掉,把所有相关的论坛链接全部删除掉,把微信上所有在卖文玩念珠的微商朋友圈都给屏蔽掉,有一些甚至直接拉黑了,我甚至连家里已经有的这些手串珠子都收起来,封存了,一段时间不去把玩了。如此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我对于这些东西,似乎渐渐地也不那么在意了。
当所有的渠道都被我自己给斩断了之后,不看,不闻,不问,不碰,不玩,最终的结果就是不想。是的,真正难以控制的,其实是心魔,当心魔无法再摆弄我们的时候,也就无所谓心魔了。戒菩提,可能是我戒过最容易的一种戒了。
再后来,也就不怕再看了,再看到,似乎有种过眼则为拥有,当你不再追逐说非要把看到的东西买回来之后,我发现就算看看,大概率也不会有任何想法了。想要拥有,也许是一切贪念的源头吧。
这种念婪其实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西游记》里的金池长老,金池长老为观音禅院的住持,小说中他的年龄已达270岁,一生痴迷于收藏各种宝贵袈裟,至唐僧师徒前来观音禅院借宿之时,他收藏的袈裟已达数百件,放到现在,开一个袈裟博物展览馆恐怕都是绰绰有余了——他收藏的袈裟之多之广之珍贵,让他多少有些嘚瑟了,难得有大唐高僧远道而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怎么也得请大唐御弟高僧品评一番呀,毕竟他身处荒山野岭,怎能有唐僧这种出入大唐帝都皇宫大院来得见多识广,若得唐僧一赞,便不妄他270年的一生了。
奈何事与愿违,唐僧的锦襕袈裟由如来佛祖亲手打造,以冰蚕丝、祖母绿、夜明珠等仙界材料制成,镶嵌七宝,并融入佛门法力,盂兰盆会上,如来命观音将袈裟与九环锡杖交托,旨在护持金蝉子转世的唐僧完成取经重任,同时彰显其佛门正统身份,穿此袈裟可护体驱祟,水火不侵威慑妖邪,同时可以修行加持,获万神朝礼、七佛随身,强化心性定力,甚至还能免堕轮回……
金池长老的本意是想要炫耀自己的藏品丰富品级上乘,没想到一生所求所藏,被唐僧这件锦襕袈裟一比,完全成了破衣烂裳不能入眼了,试问如果不能将唐僧此件顶级法器占为己有,唐僧西去取经之后的夜晚,金池长老每每到夜深人静之时,对着自己270年间搜罗而来的这满屋子的破衣烂裳他如何睡得着觉又如何再面对这漫漫的长夜带来的无边寂寥,原来自己270年间所做一切,皆无任何意义也——这是他贪念里最根本的源头。
何况,他坐守观音禅院,这件极品袈裟又是佛祖赐下由观音大士所交托,万一,观音大士是想借唐僧师徒之手将其送来,以慰他坐守观音禅院百年之修行之志也未可知呀……
修行一道,有诉之外求,亦有诉之内求。若真能参破六祖慧能之偈,也许也就不需要再外求任何事物了,妄想法器加持,妄念菩提加无量功德,这本身,不也是一种贪念,而贪念起,不就与修行相背而驰了吗。
我未入修行之门,但贪念断后,倒也颇感轻快许多。现在盘玩念珠手串,就只剩下纯粹盘玩了。从一颗颗雪白无瑕的珠子,盘玩到今日,用手机的强光灯一打,我终于明白了《华严经》里所写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一颗珠子看过去,都像是一个星球,一个世界,而你我皆凡俗,只是在这万千世界里的一颗尘埃上的尘埃,不是吗。
也许,你并不觉得它有多美;也许,我其实也没有觉得它有多美。但是,这看起来,确实像是一个又一个的世界,有生死轮回,有暗处有光明,有善恶有因果……菩提也许本无树,若只求菩提,有树无树,也许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那个议题了。
以上,2025-04-23 11:48:51;乙巳蛇年庚辰三月壬戌廿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