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最近天气闷热得厉害,回南天的潮湿感弥漫在空气中。阳光照不进阳台,洗好的衣服晾了一天还是潮的。那天上午,我打算把衣服拿到楼顶去晒,刚到楼顶,一股刺鼻的臭味扑面而来。原来是对面大叔养在盆里的两只乌龟,由于天气闷热又没换水,盆里的水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我赶紧把衣服拿回自家阳台晾晒,实在怕这臭味熏到衣物。
大叔还养了一只长毛狗。楼顶被隔成三个露台,有三个门,中间的正方形露台大概36平方米,种着几棵果树和发财树,两个角落各有一间小狗房,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只狗要两间房。养狗前,中间露台的门就一直关着,养狗后,大叔浇花时一开门,小狗就像调皮的孩子,在左右露台欢快地来回跑,大叔浇完花又把狗狗关回去。
大叔说,那两只乌龟是从南澳岛带回来的,在那已经养了八年,到现在养了十多年了。听到这些,我很佩服大叔的坚持,毕竟每天清理宠物的排泄物,一天不弄就臭气熏天,没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根本做不到。可他接下来的话却让我困惑不已,他说他父亲临终前几个月卧床不起,他没亲自照顾,而是租了房子请保姆照料。这让我实在想不通,他能对宠物这么上心,为什么对自己的老父亲却如此疏远?
我有个同事的女儿也是如此,她对自己养的小狗关怀备至。每天清理排泄物、带它下楼溜达,连饮食都很讲究,不能吃冰箱里的东西,得专门准备。出门两天就得带着狗,不然寄养一天就得花上百块,洗澡八十、剪毛一百。然而,她对自己的妈妈却非常不耐烦,也不舍得为父母花钱。
当人们把所有的耐心和关爱都给了宠物,却对父母不管不顾时,真该好好反思一下:怎么能把父母看得还不如宠物呢?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有人花大价钱给宠物布置温馨小窝、买精致用品,带它们去高档宠物店,却舍不得给父母买一件新衣;有人耐心陪宠物玩耍、记录成长瞬间,却不愿花时间陪父母吃顿饭、聊聊天。就像大叔精心照料宠物多年,却在父亲临终时选择请保姆照顾;还有那个对宠物百般呵护的女孩,把坏脾气都留给了母亲。这种对宠物的偏爱和对父母的冷漠,对比太过强烈,实在令人心寒。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从心理角度看,宠物的情感反馈直接又纯粹,一个抚摸就能换来它们热情回应,主人付出后能快速获得满足感。而父母和子女相处久了,难免有矛盾摩擦,有些人就选择逃避这种复杂关系,去宠物那里寻找安慰。现代社会节奏快,人们压力大,宠物成了减压的出口,对父母的关心就被忽略了。再加上社交媒体的影响,分享宠物可爱瞬间能收获点赞关注,让人更愿意在宠物身上投入精力。
但不管什么原因,这样对待父母都是不对的。父母辛苦把我们养大,付出了无数心血。当他们年老需要陪伴时,我们却让他们孤独度过晚年,这太残忍了。亲情是最基本的情感纽带,是心灵的避风港,忽视亲情,不仅伤了父母的心,也让自己在人生路上失去了最坚实的依靠。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在关爱宠物的同时,多关心陪伴父母。抽时间陪他们聊聊天,父母生病时悉心照料。用实际行动修复被忽视的亲情,别再把父母看得不如宠物,让家庭重新充满亲情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