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天刚刚读完了《江城》的第一部。
《江城》很客观的讲述了发生在涪陵所发生的,而且观察的也非常细节,结合起来基本很立体的了解在90年代所发生在那个二十多万人的城市里面所发生的和精神状态。
我在上海也生活了那么多年,其中很多东西还是不知所云,对于想法上的变化等都少了那么一份观察和思考。这么一本书与作者之前写的那本《寻路中国》都是一种有趣的书籍。
涪陵是一座山城,对于这种城市我没有去过,跟他比较类似的我只能够想到青岛,那地方的马路是斜着的。我不太能够理解一座城市里面走上走下是通过台阶进行贯穿的。
不管是牙医、到时、乞丐等都在这条台阶所形成的道路上过每一天。其实走这样的路对于身体与心灵也是一种很大的帮助,就如同作者在书中对当地人的评价,兼任不拔绝不造作,我还要加上身体健壮。
从当地人的吃喝玩乐可以看到整个城市平时只是我们高铁过去高铁回来所领会不到的更加深刻的体验。从后期能感受到《围城》里面的所表达的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的复杂感情。因为他们所带来的回忆是让他们感觉到痛苦的。
作者是一名老师讲授的是英语相关的内容,从刚到学到看到纪念长征所走下的一千多公里的徒步,到后续上课让学生重新按照顺序组织莎士比亚的诗篇。还有那些辩论,都能很真实的展现当时的风貌。也能感受到当时代学生的兼任品质,少了那么一些诱惑和怀疑。
有的时候我也在想,我的想法受到的冲击实在是数不胜数所冲击,我所才能意识到每个人必须有坚定的核心,才能够在波浪中有稳定的。也许想要获得罗素所说的围绕着真实的这种智慧,确实是一种非常困难的事情。诸多时候都容易将事情变成讨论自己本身的问题,不是讨论事情本身,到后续大概率变成一种吵架,不是讨论了。
也许类似作者这样的行为,从一个遥远的地方来观察,才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所在,才能优化其中的不足,更能从中寻找到其中所不变的共同点。
一本书所带来的触动,不仅仅是这些,在未来的旅游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个城市所存在的历史的沉重,也能感受到当地人所带来的触动,这对于未来所去旅游的时候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否则所看到的就只是人、水、石头等的组合。这也是那些书籍所存在的意义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