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34-149
1.如果父母不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不让孩子接触烦琐的生活颗粒,他就无法体味生活的复杂和难度,就不知道自己的不参与给父母带来多少麻烦,也就建立不起来生活自理能力。
2.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四点注意:
❶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可以协作,但不能代劳。
❷让孩子的指尖动起来。可以促进孩子大脑的生长发育,还能培养孩子的统筹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❸根据孩子的能力,布置任务或者适当拆分任务。任务过于宏大,只能压得孩子想放弃。
❹孩子自己做任务时,父母心里要做好孩子动作慢的预设——能接受牵着蜗牛散步这件事吗?
3.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乱发脾气”,不发火、不回应、不理睬、冷处理、臊着他,等他不闹——这样的做法,看着是没爆发,到绝对是不温和的,因为那张冷着的脸在释放暴力的能量。
4.孩子哭闹时,父母可使用“情话陪哭法”,做好两件事:
❶“共情”:把孩子当时的心情描述出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
反面话语:“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哭不解决问题,有事说事!”
❷“陪哭”:孩子哭的时候,陪在他身边,帮助他渡过情绪难关。
例句:“想哭就哭一会儿吧,我陪着你。哭好了告诉我。”
5.父母不愿意共情,多半还有一个心魔,叫“着急”,总想快刀斩乱麻,用暴烈的手段一招制“敌”。
反思:知道哭闹原因时,我能知道怎么安抚孩子;但是受原生家庭影响,面对孩子看起来的“无理取闹”时,我会习惯性用冷处理,想着等他自己哭够了就好,而且每次还总会跟他说“哭是没有用的”。
孩子哭不是问题,我怎么去应对才是问题。帮助孩子渡过情绪的大小关口,是为人父母真正该想、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