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卓越一班由四组长牵头组织五位学员代表在腾讯会议室进行“教学主张”的研讨。
有的谈读书与听讲座之后被点化的感悟;有的对“名师与教学主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追问;有的把教科研与教学主张联系起来进行了深思……,感觉学习中能够进行理性思考着少,感觉感悟者多。自己呢?更是差劲,有时候连感觉感悟也没有。
上升不到理性思维的原因何在?
没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没有专业书籍、经典书籍的大量啃读,想提高认知,犹如没有怀孕想生孩子。
所以,卓越班学习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大量有人领着阅读专业书籍和教育经典。一学期四个讲座和四本书的课程设置有点单薄。半月一本书,先摘录,再感想,再提炼。如此,内化就是自然而然,内化积淀多了,理性思考自然升级,有了理性的思考,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也就自然生成。
刘祥老师昨晚全程在场聆听,今天在公众号发发了一篇题为《教学主张、大概念与专业发展》的随想。
【当下数以千计的名师主张,真的都是建立在教育教学本真规律的深度认知基础之上的概括性理解吗?我看未必。拍脑袋形成的主张有之,屁股决定脑袋而形成的主张有之,与实践相脱节的主张有之,只用来说给别人听的主张有之。】
是的,眼花缭乱的“教学主张”真没有对自己工作指导,让别人工作借鉴的意义。只为有教学主张而进行所谓的耗精费神的提炼,实在没有意义。可是,“教授们”还偏偏把这些说的头头是道。这到底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