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今天你读了什么?
阅读第6章《迁移 跃入求知的通途》中:
与原生场景脱钩,发现通用结构(204-217页)
让从“知”到“行”变得可行(218-228页)
【见】你从今天的阅读内容中发现了什么?用你的话概述一下概念/知识/模型/观点/事件。
“迁移”都是创造中最核心的要素之一。迁移的基本过 程用最简单的话来讲就是两步:1. 在一件事物的内部发现某种可能具有普适性的要素或结构;
2. 将这种要素或结构与原背景“脱钩”,并尝试置于新的背景之中。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怎么理解这句话?知识所及的只是已知,而当我们沿着某个方向触碰到知识的边界,边界之外就是未知,这时已知已经不够用了怎么办,于是我们需要想象力,去拓展这 个边界。
齐如山讲表演和荒木飞吕彦讲漫画都说 明,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的迁移是完全可能发生的。这些可迁移的普适元素,可以说随处可见,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有心,是否愿意多思考那么一点。
当我们能把某一种理论知识“转 译”成一套可执行的操作序列,那可能就意味着:
• 如果你是给自己用的,你能提升个人的工作效率和产出;
• 如果你雇佣一些人跟你一起使用这套流程,你可能就设计了一种 服务;
• 如果你把这套流程固化在某一个工具里,那么你可能就创造了某 种产品。
【感】这个发现中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描述一致你读到这里的直观想法。你联想到了什么事情/经验/教训?
知识的迁移是解决我们的核心问题。
【思】思考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或者你过往的经验教训、原有知识框架有什么联系?你从这个阅读内容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你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迁是观察学习,发现普适性。移是行动,学以致用。
【行】你阅读完这个内容,你有什么想做的?你的疑问准备怎样解决?你会纠正或增强以往的哪些观念?
如何让“知”到“行”变得可行。
今日作业:阅读第6章《迁移 跃入求知的通途》中:
与原生场景脱钩,发现通用结构(204-217页)
让从“知”到“行”变得可行(218-228页)
回忆自己最近的一次逛街或旅游,在你去过的商店或其他场景里,描述它的特点,说明启发点,并写出可以迁移到自己从事领域的一点。最后分享你的实践感悟(至少200字)
【阅读耗时】碎片时间阅读+30mins输出
【最近的一次逛街或旅游的经历】
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19年国庆节,由于刘爸爸的工作性质,不能远走,于是2号这天我们就选择就近的地方走走,于是我们去了惠东。当天晚上入住了一个酒店,由于全程都抱着大宝,所以至于什么名字的酒店我忘了。酒店大堂没什么特别之处,无非就是大大的厅堂,进入大门左边是服务台,点右边角落有摆放沙发,供旅客休息等候。让我惊艳的是客房的布局,房间比较大,肯定比不得总统套房。但是房间的内部结构让我觉得惊艳。
特点:那我就详细说说这客房吧。打开房门,进入眼帘的是一间四面墙都是磨砂玻璃的浴室。浴室呈横向长方型,门开在向左边的化妆间,浴室里有淋浴,有泡浴,鹅蛋型的大浴缸让人特别想泡澡的冲动。打开房门门后的墙是一个卫生间墙,卫生间的门正对着长长的化妆间,化妆间与浴室间形成了一条走廊。化妆间的门是玻璃拖拉门,拉开门便进入卧室,那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大床,上面辅着雪白的枕头被子,床头两边都放置床头柜。正对着床的那边墙面挂着电视机,电视机左边的角落摆着办公桌,椅子靠墙放着摆在书桌面前。那客户衣柜在哪呢?这个房间也有一个小型衣帽间。打开房门,我们向右走,便是一个七字型衣帽间,在门的墙面的衣帽间还放置了熨斗台和熨斗。然后向左拐便是悬挂衣服的开放式衣柜。卫生间、化妆间、七字衣帽间、卧室把浴室包围着,形成一个可饶着浴室转圈的环。浴室也形成房间的屏风,进入卧室可以从左边化妆间进入,也可以从右边衣帽间进入。从衣帽间进入便可与办公桌的人当时我就对望。当时,我心里就想:将来有机会换大房子,要不要自己的主卧结构也这样设计?
启发:我发现我在描述酒店客房内部布局的时候,又像是在写产品说明书。也是在写作了。我也很想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写,尽可能让人脑海中能呈现出客房布局的画面。但无奈知识结构浅薄。
迁移:迁就是通过学习观察,发现普适性,移就是行动,学以致用。
1.个人
在表达方式上,要说他人想听的,而只是你想说的。要说他人能听得懂的。在写作上,也是同理,写的东西要他人能懂的。
2.工作
通过“可见”领域思考“不可见”领域,拓展工作范围。提升技能。
3.家庭
学会反思,我这样说的话合理吗?合适吗?
【实践感悟】生活中就是要用到各种技能,如果所有这些技能SOP化,就是能像采铜作者说的,把知识转译成可执行的操作流程,那我们最小也提高了效率。如一套流程,有雇佣十几个人使用,那我们就形成了一个服务。如固定在一个工具里,那就是一个产品。我觉得Grace大大就已经将阅读制定了一个工具,形成了一个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