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此书改编的电影,因此来看这本书,有的故事情节还是不一样的。
书名《告白》,我初听到这个名字时以为会是文艺的爱情故事。可内容却更倾向于“自白”。
这本书一共有六章,也就是六段告白,这六段告白里,都围绕着同一个谋杀案来展开,却又分别表述了不同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社会人性下的揭露,令人无法忍受书中人物的行为,却又暗自叹息书中人物的命运。
有的人既是犯罪者,也是受害者。这是阅读此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有的人说这本书“全员恶人”,这也是实话,书中的人们都做出了违背人性与道德的事。但没有动机的犯罪才骇人听闻,书中的人物,以爱之名,行恶之事。也许是上帝视角来看整本书,书中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写得一清二楚,所以我无法领会心灵上极端的伤害,也无法理解本可以走正道,却偏要下泥潭的行为。
也许这正是书中想要表达的观点。
生命是什么?书中的少年A在最后写下一篇关于生命的文章,电影中的老师也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命”这个字。生命或许是为了心中之人不顾一切,就像少年A想要跟母亲生活在一起,少年B不想让母亲抛弃自己,老师为了自己死去的女儿复仇。可戏剧的是,A和B都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后悔的事,不是杀害一个人,而是杀害另一个人,老师完成了她的复仇,可会怎样呢?她的女儿依旧回不来。书中曾说到日本的“少年法”,受到少年法保护的孩子,不会因犯罪行为而成为犯罪分子,可这真的就能成为少年们的理由吗?不,他们并不愚蠢,只是他们已经把自己逼上了极端,就像B认为的那样“在泥泞中,无法呼吸”。此刻,生命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但他们还想为着别人活下去,不惜一切代价,最终那个人死了,他们也死了。
整个故事松散却又紧密,也许某个人物是另一种做法,或许故事会大相径庭了——可是,正如人们所说,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人性在高尚的生命前,赤裸裸像一个小孩,无处可逃。
“‘啪’的一声,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