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有这样一台机器。
它能记录你脑袋里所有的活动,包括你想什么,说什么,处理了哪些声音,闻到了哪些味道,还能包括梦境里所有的内容。每天晚上,它兢兢业业地将这些活动导出为一个电脑文档。你可以通过这个文件回顾今天一共经历了些什么。
当然,这个数据量肯定是很大的,于是这个机器肯定要搭配一个自动化筛选过滤系统。就像我们大脑本身的功能一样,并不是所有信息都需要被完整地长期储存,一些不重要的信息就慢慢消失了。
那么哪些要被删除掉呢?
如果是我的话,那么和我职业发展,个人技能,亲友关系,主意想法没有关系的内容都可以被删掉。首先,至少有60%的内容可以被轻松删除掉,比如每天的胡思乱想。其中可能包括做梦被僵尸追杀,想晚饭吃什么,想离下班还有多久,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发财等等。其次,听到的80%内容估计都可以删掉。每天有太多废话。说话本身的意义不只是传递某种信息,说话过程本身也是有其意义的。另外还有很多的是噪音,比如公交车、地铁上的报站之类的。不知道为什么北京的公交车这么吵,本来每站间隔就不远,到站出战和路上都要播放除了地名不一样的录音,废话极其多。
总之,经过各种删减,得到的大概还得有几十页的东西。希望每天晚饭之后能够拿到一个这样的整理结果,回顾自己一天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以及和其他人的互动。挑选出一些被自己忽略的,一些今天的亮点,一些需要被记下来的。
想象一支笔。
光这五个字足以在你的脑子里形成一个形象。一支笔,可以是钢笔、铅笔、圆珠笔、Apple Pencil,或者是激光笔。即使没有得到具体的解释和形容,但一支笔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
这是我们大脑自动化的威力,也是人为万物之灵的一个原因。我们的大脑已经能够凭借过往经验,根据得到的新信息产生对应的判断。人们之间的沟通需要建立在一个相互认可的地基上,这个地基是语言。因为我们认可每个词背后的意向,这些词就极大地促进了我们沟通的效率。
这样的自动化可以让我们不用每次进地铁都思考往左走还是往右走乘车,不用每次思考办公室9层的按钮在哪里。但是滥用这样的自动化是有害的。
上周出差和别人介绍项目。虽然对方对这个项目略有了解,但不了解的更多。我刚刚说出12个字定位,对方仿佛就已经知道这个项目要做什么了,然后开始评价批判。可能她以前接触过类似的项目,也是类似的定位,因此她觉得完全可以凭自己的理解做出判断。有时候误解不一定意见,而是首先就没有想去理解对方。这太可怕了。自动化可以帮我们走很多捷径,很多时候也是有必要的。但是自动化不等于把生活简化,把世界想当然。
不知道全国有多少地方的餐厅在上菜的时候会给菜继续加热。
湖南菜好像有很多锅菜,下面是要点着酒精灯加热的。另外东北的烤串,或者是锦州的,会给你一个炉子自己继续烤。除此之外我知道的就是内蒙古了,至少是呼和浩特。上周出差去呼和浩特,吃了一顿烤串,吃了一顿新北京菜。烤串是每桌有一个小铁盘,下面有酒精灯继续加热。北京菜就更绝了,恨不得除了凉菜其他底下都要加热:菊花茶、烤鸭和饼、汤、烤肉……
实在很好奇这样的饮食习惯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