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无杂草,认识的都是宝。
喝酒的人注意了,把一种野草与葛根、生地榆、金钱花一起煎水喝,养肝护肝,去肝火。
因此,它被称为"疳积草"、"肝火草"。
它是匍匐在地生长的一种植物,有短硬毛,高约20~50公分左右。
叶子对生,呈卵形、长椭圆形或者广披针形,长约1~4公分左右,宽约1~2公分左右,基部宽楔形或者近圆形,顶端锐尖或者钝,正、背面均有硬毛。叶柄长约3~5毫米。用手轻轻一搓,散发出微微臭气。
顶生或者腋生穗状花序,长约1~3公分左右,宽约6~12毫米左右。苞片1,小苞片2,呈披针形,长约4~5毫米。花萼裂片4,呈线形,边缘膜质有毛。花冠粉红色,长约7毫米。
花落结出长约5毫米的果实,上部有4粒种子,种子表面有瘤状皱纹。
就是这种看上去很普通的植物,药用价值很高。它可是古代宫廷御用本草植物。
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被称为"活血草"。
你知道它是哪种神奇的植物吗?
它就是中草药爵床,有人也叫它蛇食草、六角仙草、肝火草等名字,为爵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它分布在我国的江西、四川、江苏、湖北、山东、福建、浙江等地区,生长在海拔50~700呢的山坡草地、路边、荒野地等阴湿的地方。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寒,忌盐碱地。
它花期8~9月份,果期10~11月份,夏、秋两季采收,取地上部分,捡除杂质清洗干净,鲜用或者晒干备用。
它全草入药,味苦、辛、咸,性寒,归入肺经、肝经、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活瘀、利尿消肿、止痛、截疟等功效。
主要对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目赤翳障、小儿疳积、肝火、黄疸、牙痛、泻痢、疟疾、肠炎、肾炎水肿、泌尿系统感染、筋骨疼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疽疔疮等病症进行治疗。
它可单用,也可与其他中草药配伍使用。
把它煎水服用,可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疟疾等病症。
把它与凤尾草、淘金沙、艾草棉桃等搭配使用,可治疗肾炎。
把它与猪肝或者养肝一起炖煮食用,可治肝硬化肝腹水。
《本经》记载:主腰脊痛不可着床,俯仰艰难,除热,可作浴汤。
《唐本草》记载:“疗血胀下气。”
《本草汇言》记载:解毒,杀疳,清热。治疳热,退小儿疹后骨蒸,止血痢,疗男子酒积肠红。
《纲目拾遗》记载:理小肠火。治小儿疳积,赤目肿痛,伤寒热症,时行咽痛。
《闽东本草》记载:退寒热,利水湿,截疟疾,疗淋疝,解烦热。
它含有黄酮类、生物碱、木质素、萜类、苷类等成分。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它具有抗菌、抗炎、消炎、抑菌、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降血压、镇痛、保护肝脏、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它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可直接煎水服用,用量一般干品10~15克,鲜品30~60克。
也可捣汁涂抹患处。或者研末撒敷,调敷。
或者煎水熏洗。
也可捣碎成泥,敷在伤处。
注意,爵床虽然很好,但是,因个体差异,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
首先,它不可过量和长期使用。
孕妇,禁用。
脾胃虚寒者,禁用。
气血两虚者,禁用。
过敏体质者,禁用。
中草药配伍有诸多禁忌,为了安全起见,使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