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宝的生活大部分是忙碌且充满喜乐的,但有些时候我也会担忧,尤其是在姐弟俩的物权问题上。
比如,比较常见的一幕:
弟弟红包拿着摇铃在玩,姐姐豆包跑来把红包的摇铃抢走,自己在那摇个不停;
我给红包买了婴儿的磨牙饼干,豆包每天都要吃。
这些看起来本来并不重要的小事却让我觉得隐隐的有些担心,担心豆包会养成随意拿红包东西的习惯,等红包大了有自己物权意识的时候两个人会争抢。
所以为了未雨绸缪,我经常会提醒豆包:“那个是红包的!”“你需要问问红包同意不。”然后假装红包再说同意。。。。
有的时候又担心红包总是同意,豆包会养成认为红包总是同意的习惯,于是有时候又假装红包说不同意。。。(分裂的我。。。看二宝妈的苦心。。。)
2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天,我在里屋抱着红包喂奶,豆包在玩红包的玩具,阿姨提醒她玩的是红包的玩具,她非要说是她的,后来我从里屋出来了她才把玩具放回去。过了一会儿,她送我了一个“礼物”,又问我会给她什么惊喜,我说:“你想要什么惊喜?”她说她想要红包的小零食。我哭笑不得。。。
上周末,我在正面管教家长课堂的PHP(家长帮助家长)环节,我把这个例子分享出来了。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我扮演了豆包的角色,当我看到角色扮演中我的“妈妈”抱着“红包”喂奶,我的脑子里空空的,心里又像堵着一团东西,无法专注的自己玩,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玩的是谁的玩具。
而当阿姨提醒我玩的是红包的玩具的时候,我根本没反应过来,下意识的对抗了起来,攥紧手中的东西。(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来,我的嘴下意识的抿得紧紧的,身体后撤,抱紧了我怀里的红包,这好像是我唯一能抓的住的东西。)
这回,一直作为独生子女的我终于真切的体会到老大被老二“横刀夺爱”的感受了,失落、失望、委屈、无助,一股脑儿包围了我。我脑袋里懵懵的,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
后来,大家一起头脑风暴,想出了很多解决方法。比如:给老大买一些老二的小零食;全家一起分享老二的食品,多买点;老大可以玩老二的玩具,玩完自己清洗干净;把玩具分为宝贝盒、分享盒;给豆包增加特殊时光的力度;做“爱的蜡烛”这个活动;提前告知豆包喂奶是妈妈和红包的特殊时光;买一个玩具作为弟弟给姐姐送的礼物。
这些解决方法都很好,其实我也都尝试过,也知道它们会管用,但是之前我总觉得没有解决我那个根本上的担忧:孩子还是没有没学会界限啊?!要是红包有了自己的意志,豆包还是不愿意分享怎么办?我发现我的期待是希望“一劳永逸”的解决孩子之间的物权问题。而作为正面管教讲师,我本身也知道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但是有些时候并不甘心。
3
经过角色扮演,我了解了孩子的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她的行为,也知道了问题所在。
于是,一回到家,我去幼儿园接豆包,在路上就跟她拥抱、做游戏,开始了只属于我们俩的特殊时光。等进了家门,把我给红包买的磨牙饼干拿出来给豆包说:“这是妈妈买的饼干,你和红包都可以吃。”豆包很高兴的重复着:“豆包和红包都可以吃!”然后一边吃一边给趴在旁边的红包了一根,也给我了一根,还给了阿姨一根。
当我过于强调界限,孩子跟妈妈失去了连接,便学会了争抢;当我放手,孩子却学会了分享。
不要用对未来的担心绑架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