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室友合租,拖把坏了,发消息给她,也把选好的拖把链接发给她,她看都没看,发了个ok的表情,买了之后我又发给她说天猫超市送货太迟,所以用京东了,当时的我没想到这是解释,直到她直接把钱转给我而没有任何话,我才回看我发的消息,原来这是解释。但我当时用理性思考的是,我怎么去达到我的目的,而不是由百里之外的她控制我的情绪。
忘记了是什么时候开始发觉自己总喜欢解释的,也许是原生家庭的教育,也许是青春期的自卑使然,但无论如何,好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慢慢察觉,也能晓得解释很多时候是没必要的,现在已经做到了察觉,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觉察潜意识解释的次数并减少,这就当作是这一学期的成长任务之一吧。
这件事发生之后我在犹豫要不要写些文字,直到百无聊赖中看到一篇公众号文章,她写了伍尔夫的生活和写作,提到了她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每天都要写500字,也写到这不是热忱使然,而是生存本能,文字是她的精神抚慰剂,这才促使我在犹豫之中打开电脑开始写字。很久以前,大概大学毕业之后吧,我一度认为自己已经无法再提笔写任何文字,认为自己没有办法写出来好的文字了,但仔细想想,大学时的我难道就写出来了好的文字吗?如果我问现在的我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否定的,那时候的文字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而且是很浓的味道,再看看现在的同龄人,除了蒋方舟这些青年作家和继续搞学术研究的,写作水平估计也都没有太好,普通人都一样,那我还怕什么呢?我也是普通人中的一员。
在很久以前没有能够体察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之前,我总是把所有的错误都归结于原生家庭,好像这是我人生中迈不过去的坎儿了,但事实上,经历过低谷阶段的我发觉,错误归结于谁不要紧,因为”往之不见“,最重要的我要始终活在当下,过去的事儿与我毫无关系,未来的事儿与我有关系,但未来是未知的,也无需考虑,所以只有注重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当下的情绪是否舒适?身体是否畅快?怎么做对自己最好?吃想吃的事物,做想做的事情,不亦乐乎。
最后我还想对自己说,生活有起有伏,情绪也是,不要让别人控制你的情绪,不管她有意还是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