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的每日功课
文/竹溪云山
陆游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书巢”,自然是矝其书多。
曾国藩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求阙斋”,彰显其人生态度。
他曾经写信给家人说:“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求阙斋”(阙即是缺),也就是不要求“满”,“天道忌满,人道忌全”,这是中国自古的处事之道。
赵构,南宋开国皇帝,南宋跌跌撞撞一百五十多年,当元崛起之后,也实属不易了。
但宋高宗赵构名声并不好,众所周知,问题主要出在秦桧、岳飞之事上。
赵构算是北宋皇室的硕果仅存,其能开南宋之基,很大程度上是运气太好。
辛稼轩《南渡录》载:
宋高宗徽宗第九子也,封康王。靖康之变,质于金,与金太子同射。康王三矢俱中,以为此必拣选宗室之长于武艺者冒名为此,留之无益,遣还换真太子来。
可谓假做真时真亦假,赵构的正常表现,却让金人疑窦丛生,怀疑其为赝品,被金人视为病猫的北宋,还有此正常的皇子?于是赵构得以脱身归来。
赵构,在做皇帝上,似乎乏善可陈,但在读书上却是一流的表现。
其书房命名为“损斋”,取自于《庄子·知北游》:“为道者曰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句,意思是“去其华伪,以归于纯”的治学态度。
宋高宗是勤奋的,这一点倒遗传了祖上的基因,宋太宗每天都要阅读《太平御览》三卷,因事耽搁了,第二天有空,也要补上,并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乐在其中,并不觉辛苦。
宋太宗写了一首《缘识》的诗:
雨多七八月,遍地生秋草
寂静半斜闲,看书心更好
表达了对读书的喜爱。
宋高宗曾对辅臣说:“朕居宫中,自有日课。早阅章疏 ,午后读 《春秋》 、 《史记》 ,夜读 《尚书》 ,率以二鼓罢。尤好《左氏春秋》,每二十四日而读一过。 ”
这就是公务之余,宋高宗的每日读书功课,一天都不愿耽搁,早上看奏章,中午以后读《春秋》、《史记》,晚上读《尚书》,直到差不多十一点才休息,对于《左氏春秋》更是百读不厌,每二十四天就要过一遍。
就读书学习而言,宋太宗、宋高宗都是古代帝王的楷模。
一202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