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朋友2020”跨年演讲过去快一个月时间了,那些印在心里的句子,还在。
有10个句子触动了Ellen,分享给你。
一个人的梦想,很孤独,一群人的梦想,很温暖,必然成真,群体的能量是个体的几何倍数增长,不是100个人的能量不是100个个人的能量之和,而是不可估量的能量。
而我们中国有梦想的人何止100个人,无数平凡人的梦想,铸就了今天的强大中国。
走了那么远,我们一起走过2019年,一起走进2020年,不仅仅是时间的推移,而是我们在寻找内心的那盏灯,当我们看见了那盏温暖的灯,我们无比安定,我们相见恨晚,我们好像已经认识了多年,尽管我们只是初见。
那盏灯,会给予我们更多能量,让我们面对更多,走得更远。
我们的能量汇集在一起,我们必然可以度过此时的不平静,因为我们内心是平静的。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去上学呢?
很多拥有先进思想的家长在学前教育上也会有很多尝试,但是最终还是把孩子送进了学校,也许是出于无奈,但是孩子进入学校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啊,孩子们是在面对“模拟的真实社会”,孩子们之间的社交,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喜欢的老师,不喜欢的老师,喜欢的课程,不喜欢的课程,孩子们都需要学会适应,以后面对社会也是这样的啊。
如果祖国是托举起我们个体的巨人,我们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幸运儿,然而巨人自己都知道自己不值得骄傲,那么我们这些幸运儿哪里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看向前方,一直向前看,前方拥有未知的一切,我们只能用自己确定的谦虚和进取心去面对。
我们都知道的哥的姐比公务员挣得多,但是辛苦,我们要尊敬每个劳动者。
我们都知道楼下的保安其实家庭不差,只是退休后不希望闲着,两份工资的人,你觉得他们比我们差吗?当不是啊,我们需要尊重给我们提供服务的人。
我们都知道楼下小超市的阿姨,儿子在天津上大学,老公很爱她,她很爱夸奖所有人,她是我们附近能力最强,交际最广,认可度最高的人,有人会放心把车钥匙放在她那里,她也很辛苦,但是我们都尊重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领域,社会就是互相协作,互相补充形成的,我们在任何时代都没有资格小瞧任何人啊。
没有人会受到所有人的喜爱,就像没有评分满分的电影和书籍,没有评分满分的节目,更不可能有人会被评为“完美”,我们都是不可能成为完人,做什么事都有可能遭受评论和非议,但是我们如果可以足够的投入在事情上,就可以少一些烦扰,并且把事情做得越来越漂亮,像贝聿铭先生(著名建筑设计师,代表作品香港的地标中国银行,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等)致敬。
教育就是人点亮人,非常同意。
不过这句话的类似的句子,在150多年前就有人提过,著名诗人叶芝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教育最根本的意义就是点燃心中的梦想。——周燕
说完出处的异议,说回话语内容本身。
如果家长在选择老师的时候,给孩子报班的时候,只是为了给孩子灌进去一些知识,涨一些分数,就会不断地继续——寻找更好的灌入知识的人,灌入更多知识的人。
然而,孩子是一个人,一个期待被点燃的人,不是一个装载知识的容器,老师也不是灌输知识的机器,老师是一个期待点燃他人的人。
力不到,不为财。
力包括:愿力和能力。
能力并不难培养,愿力和格局是不能强求的,要培养出格局是不容易的事。
厚德载物,德行不够,无法载物。
一个人,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格局,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愿力和能力,方能理性前行。
Something bigger than me.
一直谨记万Sir说的:比自己的大的那个我,超越小我的那个我,才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和使命感。
而拥有了这个贡献感,非常幸福,非常充实,非常自由。
也祝愿你早日找到你的“贡献感”,能为这个社会做什么,明确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中国人的底层精神是什么?笨劲,拙力,不偷懒,不怕苦,不怕难,日复一日地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直到完成那些在他人眼中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的中国就是这样经过40多的默默积累走到了今天的啊。
而我们每个人若能传承这个方法论,其实这就是法宝啊。
Ellen教中高考孩子面对重要考试的心法只有一个:没有技巧。
不研究任何解题技巧。
分享给老师的方法:关注你的每一个学生,就是最好的教学心法。
分享给家长的方法:不要找偏方,用平静的心地陪伴孩子成长,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希望,你也能从这10句话里汲取一些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