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晚开始,雨断断续续地下个不停,原本计划去河边看花的,无奈只能取消了。
躺在沙发上,刚巧翻到一张宋代《春游晚归图》,这是古人在和我炫耀他的游玩很开心吗?
就是它了。
《春游晚归图》的作者已无可考证,团扇画,绢本设色,纵24.2cm,横25.3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描绘了一名官员刚刚春游回来的情景。
在这么个长宽不过20多厘米的小小团扇上,无论是树木的叶子、人物的形象,还是楼阁甚至栅栏,画家都做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整个画面还透出宋代特有的精致典雅。
难怪宋代会创造出后世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
看画面。
只见道路左右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浓密而富有层次。
仔细看时,那种新生叶子的娇嫩、生机的感觉更加强烈了。
再看人物:
坐在马上的官员头戴软脚幞头,身着赭黄色袍衫,手持丝鞭,正回头观望。
(有那么一瞬间,我在怀疑他想对我说,这次春游心情不错!)
官员乘坐的马匹看起来英姿勃发,很有精气神的样子。
再看这些随行的仆人,头戴曲翅幞头,穿着短衣缚袴。
前面有人引路,有人牵缰绳。
后面除了两名站在马匹左右,保护官员安全的人之外,其余跟在队尾,或担行囊,或扛家具,姿态各异,生动自然。
队伍的最后面是挑担的人。担子前面是汤瓶等茶具,后面是食盒。
他的右前方,一仆人扛着一把交椅。
这种交椅在前面的《蕉荫击球图》中也出现过,是一种能折叠的椅子,这样的设计便于搬动携带。
这人前面,一仆人背着一个形状奇怪的物品,大概是一种古代官员所戴的特殊的大帽子:“重戴”。
重戴一般用于官员出行时佩戴。
挑担人的左面,一人手拎着提笼,里面放置的应该是容易打碎的茶盏之类。
再往前,一人背着一个小桌案,这样就可以坐下来喝喝茶,吃点东西了。
数了数,这位官员的这次春游活动,一共带了10个仆人,规模还是不小的。
再看看建筑。
最近处的,其实不能叫“建筑”,只是挡住道路的拒马护栏。制作的很规整,看起来更像是官府专用的。
画家突出拒马护栏,可能是代表“晚归”,城内已经要宵禁了。
不过据有关资料记载,南宋都城的宵禁似乎没那么严格,不然夜市就火不起来了。
我们可是从宋代有了夜市以后,才从传统的“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三餐”的。
扯远了,回到画面:
往远看:
因为这幅画主要突出的是主体人物,作为陪衬的楼阁被放在最远处,朦朦胧胧。
透过云雾,我们仍可以看出楼阁的庄重和精致,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这位官员的身份地位。
有人说,这是城门,我看着不大像。
《春游晚归图》是一幅出色的宋代风俗画,不仅给我们带来艺术享受。
通过这幅画,我们还看到了当时人的服饰、器具,以及生活习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