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区域提升乡村小学数学职初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这项成果。这份成果的背后,凝聚着我和课题组老师们的心血,也承载着我们对乡村数学教育的深切期望。
先和大家讲讲这项研究聚焦的几个关键概念。这里说的区域,就是咱们南京市雨花台区;乡村主要涉及城郊涉农街道,像板桥、西善桥、铁心桥这些地方,还有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区。而职初教师,指的是那些拿到教师资格证,教龄在1 - 5年的新老师。我们关注的专业能力,涵盖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等多方面,这些可都是老师们教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这项研究的目标很清晰,我们把目光锁定在教材解读、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教学反思这四大能力上,一心想为1 - 5年教龄的乡村数学教师打造一套专业发展模型,总结出能在整个区域推广的培养策略,带动更多老师成长。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做了不少扎实的工作。首先是搭建能力要素体系,从专业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评价反馈这四个维度入手,让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有了更系统的框架。
在专项能力提升策略上,我们也下足了功夫。比如教材解读,通过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图谱,深入挖掘教材的核心价值,还鼓励创新习题的使用方式。课堂教学建立了“概念 - 规律 - 原理”三维讲解模型,开发分层提问和即时反馈策略,让课堂更有活力。作业设计推行“基础巩固 + 实践应用 + 思维拓展”三级作业体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教学反思方面,创设了二次备课、教学日志、问题清单等实用的反思工具包,帮助老师们不断改进教学。
在区域培养模式上,我们也进行了创新。采用四阶段培养路径,从观课开始,让新老师先模仿设计;再到仿课,规范教学实施;接着是引扶阶段,接受专家指导;最后是创课,实现自主创新。还有一课三磨机制,从个人初备,到教研组打磨,再到专家终审,一步步优化教学设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十分显著。就拿教材解读能力培养来说,通过“课标 - 教材 - 学情”三维分析,帮不少老师纠正了轻视教材、机械照搬的问题。还开发了教材解读评价量表,建立了典型课例资源库,为老师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方面,构建了“讲解 - 组织 - 提问 - 反馈”四维能力模型,开展微格教学训练,录制了120节典型教学视频,形成3套课堂观察诊断工具,这些都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作业设计优化后,建立了分层作业设计模板,开发实践性作业案例集。试点校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学生作业完成率提升了15%,思维拓展题正确率提高了22%,这证明我们的作业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了。教学反思推行“日记录 - 周复盘 - 月总结”制度后,收集到80篇优秀反思案例,数学职初教师反思性写作频次从月均1.2篇提升到3.5篇,老师们越来越重视教学反思,教学水平也在不断进步。
在岱山实验小学等基地校实施“四阶段 + 三磨课”模式后,新教师教学达标率从63%飙升到89%,优质课获奖人数同比增加40%,效果非常明显。
从创新价值来看,我们构建了城郊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型,开发了“诊断 - 训练 - 评价”一体化培养工具包,还形成了可复制的区域教研协同机制,这些成果对于乡村教师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具体到研究成果,我们构建了详细的专业能力要素体系,明确了每个能力的具体指标。专项能力培养策略也很丰富,教材解读有三阶策略,课堂教学有“三磨四维”模式,教学反思有实用的工具包。通过基地校验证,新教师教学达标周期缩短了42%,课堂有效互动时长增加18分钟,分层作业适配准确率提升至86%,教学反思成果转化率提高37%,这些数据直观地展示了我们的研究成效。
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构建了“个人 - 同伴 - 专家”三维机制,教师反思行为频次提升2.6倍,典型反思案例库积累127例。“四阶段”培养模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个阶段都有明显的提升,从观课阶段人均观课48节,到放手阶段独立执教优质课达标率提升41%,见证了新教师的成长。
从实践成效来看,教师发展成果显著。有33节区级公开课,优质率达到82%,还有1节市级公开课。竞赛获奖106人次,其中有3人成为教坛新秀。科研成果也很突出,发表论文17篇,其中4篇发表在核心期刊,获奖论文68篇。研究团队也在成长,主持人发表6篇专题论文,还形成了3部实践手册,这些都是我们努力的见证。
不过,我们也清楚研究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在理论深化方向,专业能力影响因素模型要从3维度扩展到5维度,乡村教师评价体系也需要继续完善。实践中,培养周期想从18个月压缩到12个月,还要建设区域研修平台,为老师们提供更好的支持。未来持续研究的重点,包括专业能力与教学效能关联模型、“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迭代,以及智能技术如何赋能乡村教师发展路径,这些都是我们接下来要努力探索的方向。
乡村数学教育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希望我们能以这项研究为新的起点,不断探索创新,为乡村数学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让乡村的孩子们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数学教育。让我们携手共进,点亮乡村数学教育之光!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