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初入简书的时候,虽然文字写得平淡无奇,但也在拼命书写,羡慕着那些文采斐然的朋友们的妙笔生花,试图追赶着他们的脚步,总有一天能写出同样的文章,争个好看的名次。
当拼命之后,终写出可入榜单的文章后,即使名次不高,可依然荣誉感十足,这是初心,也是在简书,与众多文友们的共识,曾经凝聚的简书最大共识:我们为文字书写努力过,为热爱的事物挥洒过热情。
可抄袭来了,AI也来了,我们抵挡了抄袭,却也抵挡不住狂入潮水的AI效率大作,原创的保留地还剩多少?
如今我甚至已分不清什么是AI大作,什么是原创文字。
无意间翻了下日榜榜单,一篇千字小文映入我的眼帘。小文的名次相当靠前,只是小文的行文相当格式化,即使文字花团锦簇。只是总觉得欠缺了点什么,是灵动还是精神的传递?
我说不清。因而我手欠使用了朱雀大模型。这个结果叫我颇感纠结。
即使是AI大模型,也有出错的时候,不是吗?这个结果也未必正确,不是吗?所以我无法下任何结论。
可能作者写作风格就是制式化文字,君不见作者已标注原创首发文责自负嘛?名次靠前也无妨,谁没个高权重朋友呢?一起撸贝又何妨?
当然,即使这篇小文是AI效率大作又能怎么样?谁又能说什么呢?谁又管得了呢?但在高唱“创作你的创作”的平台上,这到底是在羞辱谁?又想羞辱谁?
归根结底,当我们踏入简书的那一刻时,谁不是怀揣个文学梦,期待自己创作文字登堂入室,留给后人观瞻,总不能留给后人个AI效率大作吧?
我无意指责任何人,即使指责又能怎么样?没人在意不是吗?不过,我突然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他呐喊着,呼吁着,唤醒着人民从腐朽的旧社会中清醒过来。我自比不了鲁迅先生,但还想呼吁一句:在简书之外,AI辅助写作的空间很大,这无可指摘,但在简书,大部分用户即是读者也是创作者,就不要用AI彼此羞辱了。抱团撸贝无可厚非,但用AI堆文字实在无意义。
记得360创始人周鸿祎说过,当满网都是AI写的文章,文章下满是AI写的评论时,人类本身当居于何处呢?或许这时来看,因独立思考衍生的原创写作才更显价值。
突然给自己的文字测了一下,有些安心。
我应该尚未被AI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