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自网络,是九州缥缈录里的赢无翳
复习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地想起李清照的一首诗,进而想到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易安居士的诗词多是婉约的,少有这种,我认为是铿锵豪情的诗句。
活着的时候要做一个杰出的人,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豪雄。多有气魄的句子,主战派的李易安,倒是可以说很有巾帼的气势了。
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要是肯渡乌江,退回江东,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连杜牧都说,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其实我对项羽的了解真不算多,只是以前多看了些相关的历史片段或故事,而如今也忘了近半了。
但是却觉得,项羽其实是个很骄傲的人啊。项羽少时遇秦始皇出巡,就已说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话。他可以输掉几乎一切甚至可以死,但他不能失掉尊严,不能沦为俘虏。乌江自刎是他最后的骄傲。(这么一想,仿佛中二之魂又开始燃烧了......)
然后网上查了一下“项羽本纪”,没有看完。随意一滑,滑到了最后几段。
已经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之时,项羽说,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认为如果自己失败,那时是天意如此,是命运的捉弄。不是由于自身的错误造成的。
只是他是项王啊,不是一个普通将士,逞一人之勇,又何以抵挡千军万马?
后来有个老渔夫,撑船而来,请他渡乌江,回江东,以求东山再起。项羽拒绝了,称已“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四面皆楚歌,军心涣散,笼络民心也远不如刘邦,心里也永远惦记着战胜之后要衣锦还乡,目光没有着眼于当时的整个秦国。
说到底,项羽是有霸王心,而无帝王心啊。
无怪后来王安石也赋诗,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只是历史人物的功过,皆有后人评说。我也不过胡言一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