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朋友在办公室干了一年副主任,就被外放,到滨湖镇去干了一把。
这是五、六年前的事。五、六年前,正是刚提出招,引,、跳跃,发展的年头。
七月,县上召开动员会,要在全县大胆开放,大力招引,跳跃式发展。具体任务就是上项目。全县二十个乡镇响应得热火朝天。孔朋友就是这时候到任的。
孔朋友上任也不免俗,象一般好领导上任一样,一个人骑了自行车窜村,说是私访。私访了一周,就开会,在会上把县上的号召放到一边,拿出了一个说是根据本镇特点拿出的“开发湖面、滩涂养殖和旅游,改善平原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工作思路,提到了班子会上研究。
孔朋友是个文人。文人就武不起来。武不起来别人就不害怕。别人不害怕,他的违背县中心工作的工作思路就有人大胆地要与他讨论。硬是讨论了一个月,没形成统一意见。
孔朋友还不武。他说:“滨湖的经济一直发展不上去,就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适合滨湖实际的工作目标。为什么没有目标,就是因为班子目标不统一。讨论好。经过讨论,目标明确了,就好干了。”
就有朋友私下里说他,说你糊涂,干工作不跟中心走,累死也无益。
这些话孔朋友听了,不屑一辩,说:“十个手指还不一般长呢!”
这边艰难地讨论着,那边孔朋友其实已经一个村一个村的抓起落实来了。讨论可以讨论,干活却不能等讨论。孔朋友这一点还真有点武劲,只是他没有使在明面上。
终于,县长坐镇滨湖讨论落实问题了。守着县长,被压抑的大家都脸红脖子粗地激动。孔朋友刚开始还说一点自己的观点,无非是滨湖是个半湖半平原的镇,缺乏上水泥厂的必要条件,等等。但是大家说:滨湖相邻的乡镇中东南北三面有山,滨湖可以跨境投资建厂;反正,在县政府大招商、大发展的指示下达后,历年的老先进滨湖不能不有所行动。县长听了大家的发言,很高兴的样子,笑。
县长的这笑容,孔朋友太熟悉了。在县委,孔朋友跟他干了整整六年。孔朋友看见县长那熟悉的笑脸,就不说话了。他知道自己不能背一个和县上对着干的名。孔朋友就不时地看看县长的脸,也学他的样子,只听,不说话,也是一付深思熟虑的样子。当讨论水泥厂选址的时候,孔朋友听完其他人的意见,说话了。他的意见和大家的意见很不一致。滨湖境内没山。水泥厂就是吃山的,离山近了成本低。大家都讨论往哪面的山靠。孔朋友却坚持要把水泥厂建在本镇境内。而他选的厂址却是平原,还是平原上最好的土地。大家都笑了。笑过之后,就有人不留情地指出他的方案的不合理的地方。要放在平常,大家的这种意见,孔朋友会一笑听之,却不想这一次他却暴跳如雷。他脸红脖子粗地和别人争辩说:“说我这个方案离山远,不合理?怎么才叫合理?你们要离山近,是因为你们光看到山上的石头,你们就没看到湖里的水和平原的交通?我这个方案占了水、陆交通便利的优势。说我这个方案占好地,大家不都对水泥厂前景看好吗?大家就不能光看到土地值钱,就看不到水泥厂的效益,或者说,你们是对水泥厂的未来没信心,是不是?”
孔朋友一番追问,问的大家都不再说什么,都看县长的脸,希望听县长说点什么。县长站起来,笑笑,说:“这样讨论很好。你们继续讨论,我有事先回去!”
县长就走了。
滨湖镇贯彻落实县政府大发展工作要求的基本措施也就明确了。水泥厂得建。
这年的八月二十八日,滨湖水泥厂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县上等一干领导全来了。场面十分热烈。只是,政协的一位老领导前后左右地看了一圈之后,摇摇头,说:“小孔在县上挺聪明的,怎么到了乡镇就犯了?”
这话后来也被朋友传给孔朋友,他仍然只是一笑。
参加仪式的领导车队走了以后,建筑队长找到孔朋友要工钱,孔朋友眼一瞪,说:“我哪里有钱?要钱,等水泥厂见了效益再要!”说完,钻进汽车,也走了。
建筑队的工人都等着队长下令。队长说:“妈妈的,没钱干什么活!撤人!”
工地上很快就没了人影。
滨湖镇的水泥厂夭折在奠基仪式上。当年总结,全县二十个乡镇,滨湖最后一名。官场上不少人都议论这件事,都说他糊涂。镇长曾经找过孔朋友,要和他谈谈水泥厂的事,说县上一旦要过问水泥厂的事,不单是镇上不好交待。孔朋友总是一脸的不在乎,总是让镇长看他指导农民种出的新品种辣椒、西红柿。
二年后,。
这年腊月,全县经济结构调整会议在滨湖召开,孔朋友做典型发言。
老百姓在会场门外放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