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年少爱追梦,现实难堪转眼空。
左右受阻力不支,回首来路境不同。
常言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更以为,人到中年不得已。
三十而立但根基不稳;四十而不惑却很迷茫;五十知天命只能这样。
人到中年,我们的经历多了,当然也看得比较透,明白了该来的来,该去的去,我们再如何不甘不愿都只能去面对。
事业已经定型
人到中年很尴尬,说老还不能停止奋斗,说再发展已经在天花板,要转行可能性不大,刘邦同志的高龄创业并创得如此惊天动地可不能复制的。
年轻时可以天不怕地不怕,下定决心再苦再累也要闯出名堂,至少我们还有时间和未来。而当我们伤痕累累却一事无成才知道,事实不是我们所想象。
我们的这一生,所从事的职业很多不是自己最理想的选择,但很多人又离不开这赖以生存的行当。事业是否有成很多时候会被拿出来衡量一个人的成败,而我们也不想碌碌无为,但到中年你还想飞?想又飞不起来,不想又停不下来,因为我们现在正是家人最好的依靠,只是我们自己却没有依靠,只能靠自己。
也就是因为这时自己的重要性非常突出,我们难免会进入力不从心但又无所不能的折磨中,所以我们会焦躁、需咬牙,最主要的是我们还要微笑着面对。
痛失亲人与寄望子女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个我们都不愿面对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当我们转眼到了中年,父母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了老人,而父母的兄弟姐妹也在变老。
人一变老就会失去安全感,就会更留恋,就会更加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女。而我们总想闯出一番成绩好好回来孝顺父母,可往往已经迟了。
现在人到中年的我们,父母大多数是没过上多少好日子,还在那么艰苦的日子里省吃俭用只为了我们能走出去,原来此生我们亏欠父母的有这么多,但我们又偏偏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父母一天天老去。
除了父母,儿女也是我们牵挂和需要付出很多去培养的。这时儿女还未能立足于社会,正好在求学阶段,所以,这一担子都压在我们肩上。年轻一代是没吃过多少苦,至少鲜有饿过肚子的体会,所以都不知道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再加上难以避免的攀比心理和现实超高的消费成本,还有就是我们也不舍得儿女吃苦,所以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何以自渡
当我们到了中年,忽然一下子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灵魂,都有不同的出发地和不同的目的地,自己才是自己的摆渡人。
但是,我们能靠什么来渡自己?只能咬牙硬扛着顺心不顺心的每一天!
当我们身处家乡,会觉得这辈子走得不够远;当我们身处他乡,会觉得怎么样都难以融入到他乡。所以有人说:故乡留不住肉身,异乡容不下灵魂。这应该不是个别现象,我们都在不断奔行,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
此心安处是吾乡!只是,那个能让我们的心安定的地方到底在哪里?
这个问题也许从我们走上社会的那一天就开始不断地问着自己,而我们一直没有具体的答案。
人生是一场修行,当我们到了中年会清晰地知道我们就是一个过客,尽管来去匆匆结果一场空,但依然要风雨兼程,只为不辜负那期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