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超市经过水产区,我都喜欢驻足观赏一会儿,看那些鱼呀,虾呀,在玻璃缸子里欢快地游动,心情也会跟着莫名的舒畅起来。
在淡水区和海鲜区的交界处,那个大玻璃缸子里,经常会放置一些体型偏小的河虾,我常戏称它们为咪咪虾,因为它们真是小得可爱呀!这些河虾不仅体型偏小,而且颜色也偏暗,像是从淤泥里捞出来后,没有洗干净似的,从而也可以猜测出这虾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了?
水质良好的环境下,河虾的身体应是颜色浅淡,呈半透明状的。可就是这些小小的黑不溜的河虾,售价却高得惊人,居然要一百多元一斤。而旁边的那些大个头的基尾虾王,每市斤也才卖三十多元。
这小而又不美的河虾凭什么能身价如此之高呢?这大概要归功于它们那细腻柔嫩的肉质,鲜香宜人的味道以及富含极高的营养价值。只不过如今市场上售卖的这些河虾大都是人工养殖的,和曾今那些纯野生环境下生长的河虾相比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那时在乡野间,无论是小小的水沟,还是面积宽广的池塘,都可以看到河虾灵动的身影。闲得无聊了,一些小孩子就去水塘边的树荫下抓河虾玩,来个守株待兔,徒手抓捕。
那河虾也不知都吃了些啥?普遍性个头偏大,都可以长到一扎来长。那时我们称这河虾叫作麻虾。当然各个地方的叫法有所不同,虾还是那个虾。
在村旁池塘边的树荫下,你可以安静地等待 ,只不过两只眼睛要紧紧地盯着水面。那水很清澈,浅水区的水面下几乎一目了然。
当看到一只大河虾从水草丛中无声无息地钻出来,悄悄地栖息在岸边浅水区的一片枯叶下或是一簇水草旁。你就可以慢慢地靠近,靠近,再靠近……如同猫捉耗子,不发出一点儿声响,然后快速地伸出手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将其抓获,往往连着一块儿抓起的,还有泥巴、枯叶和水草。
等你松开手掌,那裹着些许泥巴和水草的河虾,看上去脏兮兮的,模样已十分狼狈,但仍然弓腰甩尾,拼命折腾,不肯乖乖就范,稍不留神,就会让其重新跳进水塘,逃之夭夭。
如果要想在在短时间内,捕捉到数量更多的河虾,就可以找来一只竹篮,放上些饭粒,再将竹篮置于水中,而且竹篮的大半以上都要没入水中,所以必须寻找水深处安放竹篮,且要靠近岸边,这样便于用麻绳将竹篮固定在岸边的树上或是临时插入泥土里的一截木棍上。大约半个小时后,就可以将水中的竹篮打捞上来了。
在水流从竹篮的缝隙间争相奔涌而出的哗哗声里,是约莫十来只大虾惊慌蹦跳着的噼啪声。大虾们可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它们突然间离开了赖以生存的水塘,炽烈的阳光将它们晃得晕头转向,于是再也顾不上竹蓝底下那些还没来得及享用的美味饭粒,只是惊恐地跳起又落下,此起彼伏,不肯稍停。
看着竹篮里开了锅般的沸腾场面,捕虾人的心里可是乐开了花。只见他们满脸喜悦,脚步轻快地拎着竹篮走向放在一旁的木桶,将战利品哗啦啦地一股脑儿倒进木桶里,完全不顾及那些可怜的虾们被摔得昏头昏脑。竹篮被再次放入水中,如此重复个三四次,木桶里河虾的数量已是颇为可观。
这么多的河虾拿回家去,剥出来的虾仁足可以炒一大盘子菜了。无论是虾仁炒鸡蛋,还是韭菜炒虾仁,都是诱惑得孩子们涎水直流的鲜美菜肴。那虾肉的味道真是鲜美呀!鲜美得让孩子们差一点没把自己的舌头也一并吞掉。
他们品尝了一次这鲜香的美味,就再也忘不了了,每日里心心念念的就都是那水中灵动的虾影,一逮着机会,便故伎重施,完全将大人们不准他们独自去水边玩耍的警告抛诸九霄云外。
如今再回到那熟悉又陌生的乡野间,去寻找那些精灵般野生河虾的身影,已是很不容易了。它们的数量已极其稀少,堪比国宝大熊猫。据说这河虾对水质的要求极高,对周围环境的改变极其敏感,外来物种的入侵,比如那些有着坚硬盔甲的龙虾,都是促使它们大量消失的客观因素。
物以稀为贵,如今要是能捕捉到几十只野生的大河虾,其身价可是要远远高过这些人工养殖的河虾好几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