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邓锦芸晨间杂记:
带娃观刀郎演唱会
刀郎回归,全国巡演,万人合唱,激情澎湃,震撼人心。我蠢蠢欲动,想买一张演唱会的门票一睹为快,但一票难求,开售秒空,让我遗憾不已。不能亲身体验,那就在手机里看一些片段。不看还没有念想,一看就撩拨得我更加坐立不安。
我的痴迷疯狂,爱人在一旁总是嗤之以鼻,还冷嘲热讽,让我不得开心颜。不过,刀郎来南昌了,我怂恿老杨,我们买不到门票,到外场感受一下场面也是可以的。破天荒事情发生了,老杨竟然答应了,并且说要带上两岁的小孙宝一起去感受。我一个晚上都兴奋,巴不得天早一点亮。
晨读结束,码字完毕,我兴冲冲把老杨叫醒,告知一起去看刀郎演唱会。没想到,这不可理喻的家伙,翻脸比翻书还快,怒气冲冲对我一番数落,那难听的言语,把人气得都快喘不过气来了。一桩好事,差点就要爆发一场惊天动地的家庭海啸。
好在,这些年,我一直在修炼,让自己不被他人情绪左右,让自己保持中正平和。我想,你不去,就不去,我按原计划行动。于是,让小姑把宝宝喂饱,洗漱一番,穿戴一番,收拾一番,我就独自抱着宝宝出门了。在地下室的书房里,我在手机上查找了出行路线,才发现,国体中心就在地铁口。那这事不就简单了。
小孙宝已经满两周岁了,走路已经非常稳健,说话虽然含糊不清,但我是能听懂的。为了轻装上阵,我都没有带小推车,我想,在外面最好是自己把宝宝紧紧抱着。如果宝累了,我就哄着宝宝走一走。这样,我和宝宝有更多的的肢体接触,我也可以让宝宝自己多一些运动。
一切都已经迎刃而解了。我拎了一个小袋子,里面放了两块面包,一瓶水,一块尿不湿,轻轻便便,太好了。我抱着宝宝出门。阳光灿烂,树上鸟儿欢唱,都为我的勇敢欢歌。我心情大好。从家里出发到地铁站,有五分钟到距离。往常宝宝都自己走,可今天他就死活不下来,整个身体紧紧粘在我身上。我怎么哄,他就说一个劲大叫:“不要不要。”我无法,只能紧紧抱着宝宝走。为了让自己不累,我走得慢一点,每走一步,都让自己恢复体力。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地铁站,现在手机里有鹭鹭行,不用买票,用手机轻轻碰一下检票口,闸门就会自动打开。小宝这时非常新奇,赶紧下来自己通过闸门。然后,两只手鼓起掌来,脸上也满是笑意与欢愉。我们坐了直梯,不到几秒钟,就看到了地铁。地铁貌似是专门在等待我和小宝的。我赶紧抱起宝宝踏入了地铁。不一会儿,地铁门关闭。车上人不多,我们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
宝宝此时开心得很,坐在身边,小嘴不停地说着说那,有宝宝在身边,什么烦恼都会烟消云散。地铁到了地铁大厦站,就要换乘了。人多起来了,到处都是行色匆匆的行人。此时此刻,我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把宝宝紧紧抱在怀里,我怕在这人群里走丢了宝宝,那就不堪设想了。
换乘成功,车厢里,到处挤挤挨挨,我赶紧找一个地方站好。突然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站起来,大声叫着:“阿姨,阿姨,您宝宝,坐我这个位置。”我推辞了,可那小男孩却一个劲让我坐,一旁的妈妈也热情洋溢招呼我坐下。我心里暖暖的,坐在位置上,让宝宝说谢谢。没想到,宝宝特听话,满脸喜悦地对着小男孩说:“哥哥,谢谢!谢谢!”一车厢的人都听到宝宝稚嫩的声音,都笑了,浓浓暖意溢满整个车厢。
不到几站,我们就到了国体中心站。出了站,我一下懵了,国体中心在哪呢!我赶紧问身边的路人,没想到,大家都是冲着刀郎演唱会来的。其中有一个中年男子,皮肤黝黑,背着一个大包,吆喝着:“跟我来,昨天,我已经在外场做了一场直播。”我抱着宝宝,随着人群一起走。不远处,就看到到处都是刀郎的画像,来自四面八方的主播们都在扯着嗓子高唱刀郎的歌。这些刀迷们真是卖力,真有一些主播们的歌喉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界。
我和宝宝找了一个树荫,静静地坐下,开始欣赏主播唱歌。宝宝也很配合,在草地上,身体一蹲一蹲,这是宝宝自创的舞动动作。路人看到宝宝跳起舞来,都说:“来了一个小刀迷。”宝宝似乎很喜欢这个称呼,也满面笑容地大声说着:“小刀迷,小刀迷。”然后就在草地上转起圈来。
阳光好极了,晒得人暖暖的。我们在热闹非凡的人群中转悠着,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宝宝也有了倦意,我赶紧把带来的面包掰给宝宝吃,也许是累了吧,宝宝大口大口地啃着面包,不一会儿就把两块大面包吃了精光,再喝了几口水,又是元气满满。
下午一点多了,我已经体力不支了,赶紧打道回府。在回来的地铁上,宝宝在我的怀里睡着了,均匀的呼吸,小嘴不时咂一咂,可爱得很。
其实,我根本没有看到刀郎的影子,但是我心中是幸福,美满的。因为有了刀郎,我才找到了出门的理由,还有更满意的是,今天,我的情绪管理堪称一绝。自己找到了自洽的方式,还避免了一场家庭的矛盾。
回到家,老杨一直抱着宝宝,一个劲问:“你到哪呀!好玩吗!”宝宝也特给力,大声说:“不告诉你。”宝宝嗲声嗲气的声音,让整个家都溢满了阳光。
2025年4月14日欧阳倩晨记
减少物欲,收获幸福
今晨学习的是《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原文如下: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老子是譬喻的高手,总是能用巧妙贴切的比喻将他所要阐述的道理深入浅出地讲出来,但这章的几个比喻我不太能理解,但老子的结论也是明白如话: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讲到常善救物,邓老师举了《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例子。如今,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的经济水平也极大地提高了,对于绘本中爷爷的做法,有很多人不以为然。但我认为绘本中的爷爷是极其智慧的。这位爷爷有一双巧手,也有一个智慧大脑,总能把旧的、用不了的东西变成新的、有实用的东西,不仅节约了“物”,更修炼了“德”——勤俭节约之德,爱物救物之德,慈悲仁爱之德。
人是介于动物和神明之间的高级动物,欲是本能,而物质是欲望的饵料,物质越满足,欲望越容易被喂大,欲望越大,越容易失去自我,不如效仿爷爷,聆听圣贤教诲,从减少物欲开始修炼一颗更易感受幸福的平常心。
2025.4.14胡桂芳晨记
昨天一行人游玩神仙居,上山两小时,路上停歇两三次,路上美景处处。莲花台,观音峰,卧龙桥,如意桥,圆梦桥,八卦台等等,一句有人拥挤,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的大智慧,两山间架起桥真不知这材料又是如何挪到如此高的峰顶。山顶游玩四个多小时小时,还只能大致游玩过来。五人从神仙居下三千米只用了五十多分钟,好厉害。打听当地人说下山要两小时,当时大家都不相信。最快的45分钟。下山遇到一位84老太,真让人不可相信,老人凭着这硬朗得身子定能活个120。
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走得远你才有说话权利。
没有被领导器重是幸运的。我就是十分幸运的一位。做好自己想做的,每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书为伴,养花花草草。乐栽乐哉!
2025年4月14日 郑丽玲随笔
刚看到陈风雨老师分享的视频《韩愈穿越千年回潮州,满眼欣慰与感慨》,不由得心生触动。从前没读《古文观止》里苏轼的那篇文章时,看这类视频,我内心应该会没有很大的波澜。可跟着邓师品读过苏轼所作的《潮州韩文公庙碑》后,再看这个视频,只觉心潮澎湃,感触颇深 。
跨越千年时光,韩文公踏入现代社会,重返潮州。当他看到苏轼为自己撰写的文章,瞧见自己的《师说》被镌刻在墙壁上,目睹孩子们于明亮崭新的教室里齐声诵读《师说》,想必内心定是百感交集,有千言万语想要述说吧。
《典籍里的中国》这档节目制作得极为精妙。撒贝宁在节目中化身 “当代读书人”,借穿越之法回到古代,与古代贤士展开对话 ,随后又带领这些贤者穿越回现代,一览如今的太平盛世,双方都满是感慨。
真的要多读书啊!不然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根本领会不了这些优质节目的深刻内涵,那该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苏轼的《石钟山记》通过亲临实践,调查研究,明白石钟山名字的来历,让我们知道实践才会出真理。
生活当中,我们不要人云亦云,多读书的好处就是从书中吸取很多智慧,遇到事情后会更加的坦然,不会有小人之举。农村的长舌妇是大家最怕的,如果她们知道“希言自然”,就不会一天到晚说长道短,以讥讽他人为乐。但这样的人又何止存在于农村呢?生活中,很多人都缺乏这份自省与克制。
如果人人都能多读书,从经典中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把修身当作人生的根本,我们的世界将会减少许多纷争,变得更加和谐太平。
2025.4.14 赵艺随笔
上学期刚开学,我便引导孩子们诵读《三字经》。起初,我在学校利用晨读时间亲自教学,然而学校课程安排紧凑,实在抽不出足够的时间。这时,我想起邓老师提及的录音教学法,虽然没能将其运用在课前三分钟,但我灵机一动:为何不把内容录下来,让孩子们在家学习呢?
于是,我便一节一节地录制。每节内容,我都会先亲自示范朗读一遍,随后运用陈琴歌诀乐读法中的前踏浪、后踏浪以及问答式等多样的方法,教孩子们读。同时,我鼓励孩子们每天早起晨读,时间保持在5到20分钟。令人欣慰的是,班上许多孩子都坚持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部分孩子已经能够熟练背诵《三字经》。
上周周五,学校食堂组织家长陪餐活动,我邀请了班上家委会的邵妈妈。陪餐时,邵妈妈兴奋地与我分享,自从孩子坚持晨读,记忆力有了显著提升。如今背诵童谣,只需读几遍就能轻松记住,以前他是不得行的。更让人惊喜的是,邵妈妈四岁多的二宝,每天听哥哥读《三字经》,虽然没人刻意教他,他却也学会了前面很大一部分内容。现在哥哥读童谣时,二宝还会主动端个小板凳坐在旁边,听哥哥读几遍后,也能顺利背诵。我笑着告诉邵妈妈,这就是“磨耳朵”的奇妙效果。还有其他家长反馈,采用前踏浪和后踏浪的方法,孩子背书的速度明显加快。
真心感谢这次乐山之行,不仅让我收获了如此实用的读书方法,还有幸跟着邓老师学习,真是不虚此行。
2025年4月14日 徐新云晨记:
周一要去春游,我就趁周末赶紧去了一趟老婆大人。春游的心也和孩子一般激动,总得买点零食才配得上春游二字。刚到店门口,我就后悔了,来买零食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不喜欢热闹,特别是人多嘴杂的地方,让我心里很是烦乱。我先生说,来都来了,进去吧,再说春游总得买点零食的。一进去,他也后悔了,认识的学生太多。而我竟然碰到了我自己班里的两个学生。硬着头皮挑了点,赶紧付钱离开了。
来到停车的地方,发现边上就是一家水果店,空空的。先生赶紧说,这里空,你再去挑几样水果。就这样,我又买了两样水果,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回到家,我就开始分零食,一袋给女儿,一袋给我自己。然后又准备明天要带去的一些东西:药、精油、防晒帽子和袖套、耳机、充电宝。我才发现我的充电宝好像不见了好几天了。包里,先生的车里,女儿的车里,书房里,茶室里,全翻了个遍,都没有。先生问我会不会在学校里,我也记不得了,我甚至回忆不起来上一次用充电宝是什么时候了。明天没有充电宝,我的手机一定坚持不了一天的。一想到这个,心情一下子就低荡到了黑兮兮的深渊里了。晚上我要睡不着了。
女儿下楼来拿零食,听我一直嘟嘟囔囔着充电宝不见了,也帮我又找了一圈,依然不见充电宝啊。女儿安慰我,没有充电宝,就带上充电线和插头也可以的,还有春游的地方一定会有充电宝租的。我一听有两个方法可以解决,心里稍稍安定了一些。我和女儿各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充电宝,我自己的被我带到义乌的同学家里,就落在了她家里,这两个星期也没有时间去拿。现在用的这个是女儿的,也被我丢到哪个找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个脑子是越来越不好使了,时常会记不住一些事情了。有时从教室走回办公室拿东西,可是走到办公室里,却怎么也想不起自己是来干什么的。只能走回教室才有可能回忆起自己去拿什么东西的。班里学生的名字也是如此,有时眼睛看着他,却怎么也想不起这个学生的名字,“你你你”了半天,也没有反应出一个名字来,尴尬呀。
2025.4.14高凤斌 晨读
昨天是一个忙碌而充实的周末。
晨读后我带孩子听了谷雨诗会的诗歌的潮流和审美专题讲座。
蓝野老师从朦胧诗讲到AI诗人。这个生命里写着诗意的诗人用质朴的略带点山东口音的语言,让我们触摸到了这个时代残余的诗兴。
台下人不多,很多人低头刷手机。但我依然可以感受到有几个人是和这个场域融合的。
短视频时代,静下来读一首诗也许就是一种奢侈品,如果能写上几首,尤其是那种带着对于故乡有偏执情感的更是不易。
我和几个近一年没碰面的朋友趁着讲座聚在了一起。大概时很久没见了,我说了很多话,口无遮拦的那种。看到我的好朋友都一帆风顺我心里就很来劲,觉得世界特美好,胡言乱语几小时,有些话多少带一点吹牛的色彩。
下午录了一节课,小东帮了大忙,感激不尽。这个陕西的小伙子有自己的热爱,并对此执着,这让我很奇怪羡慕。
今天值周,要早点出发,搁笔。
2025年4月14日 谢洪霞 晨读杂记
每次睡到半夜三四点钟,都会在痛苦中醒来,无论睡的有多香,梦有多美。
醒来的第一感受,就是干,口渴。最明显的,就是从嘴巴到喉咙,到胃,到肺,没有一个地方不干巴巴,火烧火燎的,还泛着苦味。那苦味从食道向上蔓延,直到口腔,好像干裂的大地,被烈日暴晒出道道裂痕。
这个时候,不管有多么困,都得赶紧爬起来,倒温水,喝一两口,如甘霖滋润大地一样,整个身心都舒坦起来了。
因此,睡前我一定会准备一杯温水,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忘。
这个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好像十几岁的时候,就会给自己准备一杯水了,哪怕是凉的。
每天半夜爬起来喝水,成了固定节目。
因此,很多时候的梦中,我都是在吃干巴巴的饼干,然后满世界找水。
痛苦,有时候都不敢睡。
于是,身边的人各种支招。我尝试了用胖大海、罗汉果、菊花、甘草等生津止渴的东西泡水喝;也买了秋梨膏、枇杷膏,还跑去香港买正宗的生津止渴药物。。
结果不说也知道,要不,我也不用写这些东西了。
广东有各种煲汤的店,于是去店里找对应的汤来喝。不得不说,广东的汤真是一绝,清甜,美味。对我来说,也就是美味的汤,解决不了我的问题。
有时候觉得是天气的原因,是不是太干燥?但广东这地方,温暖湿润得几乎要滴出水来,哪里像大西北那样干?
于是去医院咨询了很多医生。
都说,医者仁心,他们一定能解决我的问题吧。
可是,在医生眼里,我这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不就是渴嘛,喝水呀!连药方都懒得开。
他们还有更重要的病号。
我也只能悻悻地打道回府 。
确实也是,就是半夜起来喝水,也不是什么难事,这么多年不都过来了?
但实在是不能平啊,为什么我要遭受这样的折磨?
2025年4月14日元实日记
不久前学易经,有一堂课老师专门让我们止语,仔细看太极图,然后下一节课谈自己的感悟,当时我的观察结果是两条鱼的形状都是曲线,图面没有直线,我觉得这里面不但蕴含着曲则全、枉则直,曲线回报这两个道理
我其实就有这样的经历。多年前,我开始学习非遗传承的平江调私塾吟诵,那时我在广州粤秀书院教学,想着掌握这门读书方法,能为教学增添光彩,更能让孩子们快乐读书,轻松记忆。于是,我一心踏上了拜师学习之路,跟着我的师父樸真老师吟诵读书。那几年的学习我也非常幸运的读了好多之前从读过的圣贤经典和优秀古诗文。起初,我只能跟着师父的音频照葫芦画瓢地模仿,其中还有很多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因为无法做到自由吟诵,永远要听着师傅的音频才能读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学成,很想放弃,当时脑袋里总有一个如何速成的念头。好在当时我在教学一线,逼着我反反复复磨练,还有些时候头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想好了第二天不学了放弃,但第二天爬起来又继续学习。通过不断的积累慢慢地我终于做到了见字能吟,还略通古诗写作。这世界哪有什么捷径可走,这不正是曲则全,枉则直,少则得,多则惑嘛!
后来,女儿要读书了,我想为她觅一所理想的传统文化学校,我便辞去工作,带着她辗转湖南、湖北、江西以及广东多地看学校,最终来到了东江秀田学校。
吟诵,是我与秀田有了奇妙缘分的开端。几年前,我们广东私塾联谊会邀请我师父来广东开吟诵课,当时我是师父在广东的第一位弟子,我申请开课地址就定在我工作的粤秀书院,联谊会和书院的领导十分支持。当时李校长送林冬婷老师前去学习,我当时是助教,与李校长由此结识,最近我无意中看到那次培训的结业照,我竟然和林老师站在一起,这也许就预示着我与秀田将有一份特别的缘分吧。带女儿来访秀田,是我们看的第八所学校了,很奇特女儿一来到这里瞬间就喜欢上了,我问她喜欢这里的什么呢?她说喜欢这里的环境,喜欢这里有山有鸟,喜欢这里有稻田,更喜欢这里哥哥姐姐们自由绽放的笑容,恭敬礼貌的举止。为了能陪伴女儿在这里读书,我特别想留在秀田,于是向李校长提出了入职申请。当时学校并无吟诵老师这一岗位,李校长面露难色,但他表示我们学校是传统文化学校需要非遗吟诵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会去争取让我静待。没过两天,学校董事长李悦老师便给我打来一个约二十分钟的电话,问我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历,问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问我吟诵教学的情况,我如实作答。之后便有了好消息,学校为我特别设立了这个岗位,同时我婉拒了多家书院的入职邀请。
入职秀田学校后,领导把一年级设为吟诵实验班让我来带,我深知机会难得,遂将所学认真用于教学中。在日常教学、吟诵兴趣班开展,以及周一吟诵展示活动和面向老师家长的吟诵推广中,不遗余力,初见成效。同时在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自己学之所长,带动经典诵读项目的改革与更新,每一步都认真全力以赴,得到了师生和家长们的些许认可。
这不正就像太极图里的曲线吗,当下看似迂回的付出,未来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过往我专一学吟诵的成长积累,成就了如今在秀田的绽放,往后我也会继续坚定的弘扬和传播非遗吟诵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为之贡献微小绵薄的力量。
2025年4月14日熊凤珍晨记一一 煊煊晨间情绪“秒变”记
“妈妈,妈妈……”线上课刚结束,小房间里就传来小孙宝软糯又轻轻的呼唤声。我赶忙放下手中的事情,快步走进他的房间。小家伙见我进来,又紧接着追问:“我妈妈呢?”我耐心地解释:“今天是周一,妈妈要上班呀。”谁知道,他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那我的爸爸呢?”我继续说道:“爸爸正在洗漱,准备和妈妈一起出门上班去呢。”话音刚落,“哇,哇……”宝宝就大哭起来。 经过了一个周末,周一要和爸爸妈妈分开,宝宝满心不舍。其实以往也是这样,从前妈妈出门时,他不会有太大反应;稍微长大些,会问上一两句,但也不会哭闹。可如今,他对妈妈的依恋愈发明显了。
冬天的时候,宝宝特别爱赖床。醒来要是看不到妈妈,就会到处找。我通常会在床边再陪他一会儿,然后让他自己玩玩具、看看书,或者听听故事,这样我就能去干些家务。可现在天气暖和了,宝宝哭闹起来,我只能先把他抱起来安抚。等妈妈收拾妥当,轻声问宝宝:“喝水吗?”宝宝眼里还噙着泪水,看到妈妈,轻轻“嗯”了一声。我抱着宝宝坐在阳台上,他喝着水。这时,妈妈又温柔地询问:“奶,泡多点还是少点呀?”奶泡好端来后,宝宝还带着哭腔说:“妈妈拿着喝。”显然,他实在舍不得妈妈离开,就想再多赖一会儿。好在一番哄劝后,宝宝终于平复了情绪,爸爸妈妈也能安心去上班了 。 “煊煊,我们一起来看看新买的《波西和皮鲁》吧,可有意思啦!”我笑着对小家伙说道。“车!车!这里有小火车!”煊煊眼睛尖,一下子就被书上色彩鲜艳的小火车吸引,兴奋得小手直拍,嚷嚷个不停。我本想按顺序从头讲起,可他哪肯依,小眉头一皱,带着哭腔着急道:“找不到车了,我要看车!”无奈,我只好顺着他,重新翻到那页有车的画面。
“宝宝坐在小凳子上自己看,奶奶得去干活啦。”我一边叮嘱,一边往后阳台走去,没一会儿,就听到煊煊那奶声奶气的念叨声传来:“火车,汽车,摩托车。嘟嘟嘟,上坡啦!”我好奇地透过玻璃门瞧去,只见他一手抓着一辆玩具车,正兴致勃勃地玩着过家家呢 ,小小的身影沉浸在自己的童趣世界里,玩得不亦乐乎。 “车来啦,快让开,快让开!”煊煊欢快的叫嚷声不断传来,那充满活力的童声,仿佛带着无尽的欢乐因子,把整个屋子都变得热闹起来。 没过多长时间,一阵稚嫩又带着明显焦急的呼唤清晰传来:“奶奶,奶奶!”我赶忙应了一声。紧接着,他带着哭腔求助:“这个车怎么啦?”可手头的活儿正干到关键处,实在腾不出手,我只能先安抚他:“奶奶这会儿忙着呢,等下马上帮你看哈!” 哪晓得,小家伙一下子就急得不行,扯着嗓子喊:“我好着急呀!”听到他用上了“着急”这个新词,还这么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心情,我又惊又喜,心里满是欣慰,及时夸奖了煊煊一翻。
这时,爷爷买来了煊煊最喜欢吃的豆沙包。小家伙一看到豆沙包,眼睛立马放光,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没一会儿,就吃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手上沾着些黏糊糊的豆沙。他皱着小眉头,举着小手,一脸苦恼地说:“奶奶,这个手上拍不掉哟!”
我笑着摸摸他的头说:“这豆沙包太黏啦,得用水洗,或者拿湿毛巾擦才行。咱们去洗洗手,顺便把小脸蛋也洗得干干净净,好不好?”
等煊煊的早餐“工程”圆满结束,我才匆匆扒拉了几口早餐,然后跟他告别:“奶奶要上班去咯!听爷爷的话哟!”“奶奶再见!”他脆生生地回应,声音里满是欢快。听得出来,小家伙早就把早上起床时的小情绪抛到九霄云外了,正开开心心地和我道别呢 。
2025年4月14日曾瑞云晨间随笔80
第二十七章《道德经》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以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以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之。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让我感悟到便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做什么凭着良心去做,就象我妈妈打扫楼道,或者是对左邻右舍的关爱也是发内心的关心,如自己做好的包子、饺子也会端些给单独生活的老人吃,从来没有去想要炫什么或得到别人的什么表扬或回报。
昨天与她聊天,她还提到当年象学生的父母一样陪着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单位一个单位见人,找工作。
就从我妈妈身上可以看到她的善举从来都是发自内心深处自然而然去做的。她也常教我们多做好事,多帮助他人。
记得老妈说当初翠柳苑的房子刚建好后没多久,一个寒假大部分人家的东西都被偷掉了,我们家安然无恙。
真应验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老妈在教书育人工作上做地杰出,平时为人处事也是我们做子女的楷模。
如东西从不随便丢弃,哪怕一只破个小角的碗,也可以拿到地当施肥或浸种的工具,做到物尽其用。
对那些退居二线的领导和平时一样的以礼相待。对曾经帮助我们的人都会念念不忘,常常会说故事一样说给我们听。
所以用我老爸的话说走在路上石头都会与她说话。
做为子女也要将父母优点学到自己身上,努力做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