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也算是在人们口中广泛流传的一句最经典的话,也是老人经常用来教年轻人,辩别是非对错的一种唯一检验标准……
小的时候,大人都说:茶间饭后,闲谈时不要完全相信别人乱传他人的闲话,这几种也有太多的添油加醋的成分在里边,也有杜撰的可能性。
所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这里就发挥应有的作用了,我们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个好的方式,
对于这一言行判断标准来说,还必须要加上一句 : 《眼见不一定为实》,这话与《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似乎很矛盾,我们不妨就来细细研究分析一下这句话的真实意义内涵。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听到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东西,这句话大家都肯定认同,已经看到的东西,我们从字句本身及亲眼所见来说,按常规理解来看,确实是真实的,如果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的话就不一定是真实的……
下面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里有一个前提是,一个人看到任何一件事情或别人的行为举止,不能简简单单从表面上现象来理解,也不能就表面看到的的来证明这个东西的真假性……
我们还要看他行为举止表现和事情,是否是自然状态下体现的,还要考虑在什么场合环境下,在什么特定的背景之下讲话,还要看人与事情的关系,还有是否看到所有的全部内容细节和过程。我们不能断章取义,造成特别巨大的误判,产生严重后果。
因此,必须通过全面了解,细心分析这些因素的前因后果或者是否有其他因素,才能够真正区分眼睛见到是否是实际的东西。
以免误事,错失良机伤人伤己,
作者 : 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