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教育语文读书社群共读《崧舟细讲文本》之擦亮文字部分。今天共同研读的是《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部分。我负责主持工作。
说句实在话,每次主持早晚读,我的内心都很忐忑。群里高手云集,而自己才疏学浅,对文本的理解很不深入,对刘老师设计的问题也答不出来,既担心主持时冷场,也担心自己解答不了老师们的疑问,影响早晚读的质量。但又是早晚读的忠实会员,早晚读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总推卸,不愿主持,还算是真热爱吗?张天运老师曾经说过,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不要担心太多。这些话给了我力量,让我遇到任务不再逃避。遇到需要承担主持时,我会多看几遍文本,答不出来的问题问问AI,让内心不那么空虚。
早晨5:20,闹钟提醒我早读马上就要开始了。我提前进入会议室,打开ppt。刚把共享屏幕打开,会议室里就多了一个人,是学识渊博的高健老师。看见高健老师进来,我的心踏实了许多。高老师拥有跨界知识,又积极参与发言,有他在,一定不会冷场。接着,韩仁英老师进来了,韩老师是写作高手,每次的打卡都是精品,她的才华让我仰慕。
5:30,会议室里有了六位老师,我 打开麦克风,说了这样的开场白:亲爱的老师们:用阅读叫醒每一个黎明,在交流碰撞中擦亮文字,在琢磨推敲中提高能力,是每一个坚持早晚读的小伙伴们的共同追求。接下来,让我们开启今天的早读。
高健、张丽霞、刘祖飞、陈维娜、张利红、韩仁英老师主动承担了领读任务,领读了教学设计部分。
然后,大家围绕刘老师设计的三个思考问题开始讨论,此时,会议室里有34人。
刘老师称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绝妙。的确,不管是整体的教学流程,还是识字的教学方法、以及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灵活多变的活动设计,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陈维娜老师率先发言,她围绕“反复见面”的识字策略,重点谈了识字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生活情境法、组词扩词法、造字规律法、字源识字法。每一次识字都是有目的,有方法,不但识字,还在语境中理解运用。
高健老师从一年级孩子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谈识字教学。他说:一年级的孩子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从符合认知规律的角度来说,教他们学习识字要调动生活场景,建立和生活的联系,而这位老师做到了,创造情景识字做得非常好。
李春菊老师则站在课标的高度,逐一分析了核心素养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是如何落地的,怎样利用文本情境创设课堂情境。李老师对课标理解的非常透,并且课标一直放在手边,每次发言都很有高度。
张健全老师,余海荣老师,王燕老师、还有另外两位没有署名的安老师,张老师也都积极参与了讨论。
早7点,在小伙伴们激情参与到讨论中,在对文本的透彻理解中,我结束了早读,带着新的收获,开始一天的工作。
参与就有收获,承担必定成长。主持晨读,忐忑着,收获着,更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