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句话大概是远古时代的种植谚语,自从有了蔬菜大棚,任何时候都可以想种什么种什么,不再按着季节来。在窗外阳台上花盆里种点花花草草更是不受季节限制。
细数这么多年在阳台上种过的各种植物,那简直可以凑成一个小型蔬菜园:黄瓜,西红柿,豆角,丝瓜,南瓜,韭菜,小葱,大蒜,香菜,菠菜,十香菜,向日葵,山药豆,小麦,辣椒,萝卜白菜,生菜,还有啥呢?原来不知不觉,我家窗外小花盆里竟然种过这么多蔬菜瓜果。不愧是农民出身,每到春天,看着花盆里闲置的土,就想着种点什么。
昨天,儿子在路上捡了一个小小塑料瓶,上面写着樱桃萝卜。今天上午儿子因为肚子不舒服,请了病假在家的他,非要找个花盆种他的萝卜。
看着他用以前装草莓的红色小盆在筛土,一点一点吭哧了半上午还没弄好半盆土,向来追求完美的他以为种地用的土都是碎末,都是精确到一定刻度以内的颗粒。不允许有小石子,不允许有草棒,不允许有任何杂质,我给他说:“如果在农村犁地种庄稼,你用这半个晌午的时间,估计几亩地都犁好了,你这一个小盆现在都没搞定。”
在我的帮忙下,儿子种了八颗萝卜籽。然后又在花盆上贴了一个日期标签。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我又想起了那年春天,父亲在我家住的那段日子。2月份出院的老父亲,趁着身体好转,在花盆里种了生菜。还用黄色胶带贴上了日期。盼着花盆里绿意盎然,大概是作为一个老农民最大的希翼。等花盆里的绿色小芽破土而出的时候,老父亲回了老家。那是父亲最后一次在我家居住 ,也是父亲最后一次言传身教教我种菜。花盆上贴的那个黄色标签,在风吹雨打下,早已经变成了白色,上面的字体只留下了圆珠笔的痕迹。那个花盆静悄悄地在阳台上搁置了好长时间,今天,和儿子再一次种进去生菜,萝卜,我想,这就是传承吧。
老父亲有一个专门记录种菜的本子,红色的封皮儿,上面有一个剪发头的美女头像,一看就是八九十年代的“豪华”本子。老父亲把每年每块地的种菜日期,成熟时间,卖了多少钱都做了记录,日期断断续续从99年到2016年,这个本子,一直在父亲的那个黑色两斗桌子里放着。父亲离开的那年秋天 被这个本子我当做宝贝,带回了郑州,和母亲年轻时织布用过的那把木梭放在了一起。母亲织布的手艺我没有学到,我想这么多年,我在阳台上种过的各种蔬菜见证了我学到了父亲种地的一点点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