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世界从未如此贫瘠》---吴白
文字?—不如视频刺激,标题还这么垃圾!“右手大拇指,划走”大脑通过运动皮层发出指令,指令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脊髓和周围神经,神经(不是骂人)控制肌肉收缩或扩张,让握着手机的手指作出划走动作,去寻找下一个多巴胺高地“这个视频不错,先看3秒钟”
以上在你的主体意识并未完全介入的情况下,一套丝滑的小连招用时不超过5秒就完成了全部动作,这段记忆快到你晚上吃饭时,都想不起来今天看过这段标题。
读到现在,你已经超过了一多半儿的手机使用者,用时还不到一分钟。一分钟之前,你早就知道了手指无意识的划走一个又一个画面,也知道大脑调配你的身体去迎合你逐渐偏离轨道的口味——只不过,你需要有人来让你看见这个就在眼前的事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如此贫瘠。
国外大学研究显示,近二十年来人类生产的数字信息,相当于人类历史上积累信息的总和!日均新增社交信息量高达2.5亿条。恍然记得某年某地的高考作文题目“如果你爱他,就让他上网;如果你害他,就让他上网”。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我们有幸可以接受到我们想要了解的几乎是任何方面的信息,对正确信息的甄别当然算不得辛苦。如诅咒般与这种幸运如影随行的,是我们有非常大的几率和比例会迷失在信息迷宫里,这个迷宫是如此灿烂、新奇和浩瀚,大到你穷尽一生也刷不完。和“苦作舟”相反的是,我们乐意畅游在这个迷宫里,甘愿且追捧着被算法禁锢,束缚在自我认知的小小茧房里,结果是我们会越来越疲惫、体内的多巴胺阈值被调教得越来越来高,兴奋越来越难以被调动,大有历尽千帆不过而的冷漠。但这种“被计算和束缚的视野”和同类视频不能带来刺激的平静,对我们真有的一点点益处吗?你还记得现在打开手机的目的吗?是闲暇时的无聊?破解无意义社交的尴尬?地铁拥挤的打发时间?还是本来打算去查一下天气、交通、美食?抑或P张图片、回复个信息、背个英文单词?
手机就像条章鱼,在我们拿起手机的那一下,它就牢牢地吸附在了我们的手上,并逐渐衍生出了智慧、企图逐渐加深与我们的联系,直至“掌控”我们的身体。这种欲望的大门一旦开启,直接关闭就可以。就看你有没有——去做!
让手机回归本来的样子:与外界的快捷沟通、查询答案、储存与计算。至于和人的深层次交流、填充我们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只有在摆脱手机之后才有实现的可能。和家人朋友一起坐坐,去小区楼下转转,去买个苹果吃,去学道菜,去跑步,去读书。
或者就像现在,先用三分钟,给脑子多少留一点养分。
Right Here! Right Now!
做得人越少,越要有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