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参观了鲁迅公园和纪念馆。前年,我还游览了附近的“多伦多文化名人街”,名人街展示了鲁迅在上海的数处故居和活动场所。我首次偶然来此,虽然满怀崇敬,但比较停留于表面。两年后再次意外来此,我的内心和感受发生了极大变化。
参观经历
纪念馆建筑与雕像:
纪念馆馆舍为白墙黛瓦的二层庭院式建筑,展现了简朴自然的江南民居风格。入口前的草坪上矗立着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先生倾力创作的《鲁迅》铜像,是年老鲁迅的形象,瘦削而苍劲有力,脸部棱角分明,那锋利的纹理和沟壑似乎见证着先生不屈不挠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令人肃然起敬。展馆进门后就是一个庭院,进去的安检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比如连软包装的饮料都不让带进去,我想虽然只是一个公园里的展馆而且展馆规模不大,但是展品却都很重要,展馆非常重视展品的保护。
一楼参观的展览:
“为大众的艺术——鲁迅文物艺术品展”是最近几个月的新展,主要展出了鲁迅在版画、木刻画等领域的古今中外的主要收藏和作品。展览反映了他受中国经典如《西游记》影响,从童年便热衷于中国传统美术。我注意到观看展览的人有一些是年轻文学的创作者,有些老者看起来是资深的文学或文化研究者,有一些是家长带着孩子来了解鲁迅事迹的,一些是文学或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不管是什么参观目的,大家看上去都很崇敬、认真地看着每一件展品,毕竟很多人都拜读过先生的作品,被他影响过吧。在展览末尾处看到他说”我已经确切的相信: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我比较仔细地参观了此展,深感他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热爱和情感,他终生为此传承创新付出巨大,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启发。
“朝华文库”为与鲁迅直接接触的友人、学生且在文化上卓有成就者之文化遗存,鲁迅并非孤军奋战,他身边战友甚众、弟子如云,有如陈望道、吴朗西、夫人许广平等。因此提醒了比较社恐的我:追求理想一定要与志同道合的战友们共同努力!
二楼参观的展览:
二楼主要展出了鲁迅先生的重要生平经历和有关作品。在展览入口处,当我看到墙壁上臧克家对鲁迅先生的一篇悼词,对比强烈、深感震撼,从“俯首甘为孺子牛”、“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活着为了多数人能过得更好”等内容中,我强烈地感受到鲁迅先生看起来是一个严肃的斗士,可内心却是深沉的大爱啊!
第二层展览令我印象深刻的内容包括:碑文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立人碑”,鲁迅大声疾呼并成为的“中国的精神界战士”,几十位画家根据他笔下的人物手绘的人物画像多达1500多幅,还有在那个年代先生就做出了“女性只有实现经济独立,才能实现人格独立”的论断,直到今天依然警醒着包括我在内的广大的女性同胞。
参观感悟
这次参观后,我感到自己能够更深切地领悟到鲁迅的精神力量,或许岁月充实、磨砺、沉淀了我,使我更全面地理解了他的人格、思想和作品。在离开纪念馆的路上,我感到在不知不觉中,我的精神世界已经注入了新的能量! 鲁迅先生一生呕心沥血,虽然成就蜚声海内外、在文坛的影响巨大,但享年55岁就去世了,而他的精神力量却能够跨越很长的时间,依然那么生机勃勃地感染和激励后来者!展出的曾经中学语文课本上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手稿,更唤醒了我内心沉封已久的记忆,即对童年生活和亲情的美好回忆。我深感每个当代人都应珍视过去,铭记并继承前人的高尚品德,只有将自身的现在与过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活在当下、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