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优优老师在策划劳动小标兵活动的时候,我内心就有一种不安,说来惭愧,不安是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不会做家务,做事缺乏条理的人。
不禁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是家里的独生女,在四世同堂的家庭里长大。我是个乡下孩子,印象中,父母亲白天上班,农忙季节还要起早贪黑去田里干农活。
我是外曾祖母带大的。外曾祖母干活是一把好手,除了一大家子的洗衣做饭,家里还养猪,种桑养蚕,这些活计大多落在外曾祖母身上,从来没有听她抱怨说累了苦了。
母亲也是个勤劳节俭的主妇,手巧,每到新年会给家人缝制新衣,还会纳千层底布鞋。
我曾想过这个问题,家里的长辈都这么勤劳能干,我怎么没从老一辈身上继承下这些勤劳能干的品质呢?
妈妈常说,她小时候学干活都是跟在大人旁边看着学会的,干活做事不需要教的,一看就会。真的是这样吗?
小时候,笨笨的我也曾经学着烧饭做菜。但是饭烧焦了,菜炒糊了,往往遭到家人的批评,再加一句,隔壁家的英英,做事多能干。
慢慢我就养成了这样的心理,自己做家务真的很笨,我不敢做也不会做。另外有一种想法就是奶奶传递给我的,好好读书就够了。
直到成家后发现有些家务必须自己做了,再有了孩子就发现还要教导孩子。发现要教孩子真是太困难了,很多时候不如直接帮他做好,又省事又快捷,还不出差错。恍然间惊觉,孩子在重复我的成长模式。
直到近几年学习经典,慢慢沉静下来以后才发现,做家务原来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怀着愉悦的心情做出一餐可口的饭菜,那也是一种创造。
教导孩子也是如此。在策划活动的时候,侯老师讲到《论语》里的句子,“不教而杀谓之虐”。孩子我们不耐心教导他,就批评他,否定他,这是对孩子的迫害。想到这里真是心惊肉跳。
何况教导孩子做家务这件事情,正好跟着孩子重新再成长一遍。成长不仅是喜悦,还有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