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可能与个体的成长环境、性格特质和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家庭影响都不同,形成原因也因人而异。但通常会有这二方面的原因:
1、家庭成长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中的亲友、早期的关注焦点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等因素,都可能对其人格发展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中,周围人更讲究传统的礼仪和习俗,强调保持好人缘、与人一定度儒雅,那么这个人可能更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在这样的环境中,过分讨好他人,忽视自我需求,被认为是正确的态度。
2、个体特质的影响。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与人的个体特质有关。一些性格特质,如渴望被认可、需要他人的赞扬和善意关怀,可能会推动人变得讨好。而一些带有强烈的意志力、倾向于倡导自我完美视角的性格特质,则更容易使得个体产生讨好型人格。这类人会在追求精益求精的道路上不断的推动自己,出于想表现自己的不断追求完美的品质,而从不顾及自己的内心需求。
三、如何纠正讨好型人格
那么,如何纠正这种人格呢?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认识到问题并寻求帮助。有些人讨好型人格是由于童年经历或家庭环境所致,需要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纠正,例如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医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找适合的资源去解决它,是走出讨好型人格的第一步。
2、学会说“不”。讨好型人格常常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而过度忽略自己的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也是走出讨好型人格的重要一步。
三、培养自信。讨好型人格往往缺乏自信,需要不断依赖他人的认可去肯定自己。因此,培养自信心也是走出讨好型人格的重要一步。可以从自我认知,自我提升,自我成长等方面进行。
四、平衡关系。讨好型人格常常会忽视自己的需要而过分迁就对方,所以他们往往在关系中会付出过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和人际关系。如果你想走出讨好型人格,就要学会平衡关系,避免自我牺牲。
五、正视自己的优点和限制。讨好型人格在面对自己的不足时往往会“低估”自己的实力,而在追求完美时往往会过度追求自己无法达到的成就,而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只会让自己压力倍增。正视自己的优点和限制,以及接受自己的缺点,才能真正释放自己的能力。
总之,纠正讨好型人格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认识到问题,学会说“不”,培养自信心,平衡关系,正视自己的优点和限制,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努力的。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与专业人士、朋友和家人沟通交流,形成一个支持的社交网络,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自我转化,走向成熟和自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