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马未都的背影,讲述他的接生婆,想想到了我的奶奶,她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接生婆,今年清明,还得知老公的老奶奶也是接生婆。
从我记事起,村里人生孩子已经都去了医院,没有见过奶奶给别人接生。后来从小姑的那里得知,奶奶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接生婆。我的记忆里奶奶是一个最温暖的存在,北风呼啸的冬夜,她把我冰凉的脚丫搂在她柔软、温暖的肚子上,那个温暖刻在了我的骨子里。
记忆里奶奶做饭特别好吃,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做的馄饨,那个时候我的家乡都是包饺子,没有馄饨这个概念。有一年奶奶去了洛阳,大伯工作的城市,回来他给我们做了馄饨,首先分给村里的长辈和邻居,第1次吃忘不了面皮滑溜溜的感觉,菜和肉裹在薄薄的面皮里,汤里面飘着碧绿的小葱花和香菜,淡淡的小磨香油的香味,还有奶奶自酿的小米醋的香味,清新爽口。那个时候吃饺子只吃皮的我,馄饨吃的停不下来,最后不知道呼呼噜噜吃了几碗,肚子吃得鼓鼓胀胀的,当然奶奶也特别开心,他好像知道我们会吃很多,做了一大锅。后来上大学我选择了洛阳,可能为了吃到奶奶吃过的馄饨,后来知道是小混沌。虽然再没有吃到过像奶奶做的那么好吃的馄饨,但馄饨一直是我喜欢的。
面筋汤也是我的最爱,奶奶会一大早弄一大块面浸在水里醒着,然后洗出面筋,加海带,豆皮,地里採来的当季青菜,这是农闲时节改善生活的方式。
奶奶离开我33年了,今天想起她竟然是这些留在唇齿间的美味,没有伤感。的确,我们每天吃的馒头面条,那时候都觉得奶奶比其他人做的好吃!
奶奶28岁守寡,中年丧夫,在那个饥荒年代,独自抚养5个孩子长大;晚年丧子,养我的爹因病离开,白发人送黑发人,她当时的状态我没有记忆,从我记事,她没生过病,没闲着过。早晨天亮起床,梳头,她的头发散开快到了腰间,也不记得他洗过头,每天梳得光光的,先编一个辫子,然后在后面盘一个发髻,再套上一个黑色的网兜!洒扫,喂鸡,生火烧饭。她没有要求我怎么做,回到爸妈身边,我也有这样的生活习惯!还有一个影响我到现在的习惯,时常讲给女儿听,睡前我必须去一次洗手间,那时候农村冬天很冷,也没有室内洗手间,睡前奶奶就带着我去蹲厕,我不喜欢冬天,但我喜欢飘着槐花,梧桐花香的春天夜晚,最喜欢秋天月朗风清,和奶奶聊着天,仰望着星空,她告诉我每个人死后,都会变成一颗星星,越大越亮的星星,这个人本事越大!我问奶奶她会死吗,奶奶说她死了会变成星星在上面看着我。不,我要和你一起死,你是大星星,我是小星星。
奶奶的一生尝尽世间酸甜苦辣,但她一生善良,勤劳,乐观!夏天麦忙季节,她会烧很多的开水,放上爸爸带回来的白糖,凉上一大盆,我们住在村口,会有人来灌葫水,洗把脸,喝口井水,奶奶从不拒绝,并给他们喝凉白开!
奶奶一生爽朗,做事从不拖泥带水,裹着的小脚走路很快!记得她笑着讲,算卦的说她不磨叨人,也不死在床上,她出了车祸,也是我第一次经历到心心相映的体验!我却没有哭!还真的想着怎么兑现儿时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