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游戏玩家+高度思考活跃者总是有些奇怪的想法。
这一年多来经常玩的一个游戏是云顶之弈。这是一个8个人各自为战的游戏,最终站到最后的人能拿下第一名。
在这个游戏里,第5~8名一无所得,如果排位还会掉分;1~4名根据排名有不同程度的奖励。
在这个游戏里有一个说法,叫做除了拿第一,所有人都不开心。
先说5~8名。第七第八最生气,他可能是苦心经营却突然被其他强者狠狠打倒在地,或是遇到的每个人都轻松将他击倒,总之不会有任何游戏体验;第五第六,离拿到分数已经非常接近了,却很可能是一次大战中同时被踢出局,而且实际上,实力或者运气很可能和3、4名相差无几。
至于到了1、2、3、4,他们之所以能一直战斗到此时,多半是各自有着各自的独到之处,所以才不至于在同行竞争中被抢占资源而遗憾败北,因此他们大多会陷入互相克制的境地。此时,要想在其中脱颖而出,要么运气好,总是能碰到被自己克制的对手,而对手又互相倾轧,才能最终达到胜利;要么是前期积累了巨大优势,即使遇上克制自己的,也能活得比对方更长,从而积累第三个胜利契机:其他人无法企及的质量。
啧,这么一想,其实决赛圈的获胜逻辑真的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简单罗列一下:
1. 你的竞争对手可能不是被你打败的,而是被你们共同的竞争对手打败的。
2. 在竞争中存活下来,一定要厚积薄发,即使遇到对方奇兵突起,也能依靠过往的积累的家底来渡过难关。
3. 无论何时,绝对的高质量(产品、服务、成长曲线、底层逻辑等等等……)一定是制胜法宝。而高质量就是依靠上述的家底来不断累积的。
4. 有时候,需要一点运气。但更重要的是,始终审视彼此,知己知彼,作出合理的调整,来尽可能增加获胜时的利润,同时减少一时失败的损失——也就是,无论旱涝,都要求稳。
如果要深入游戏规则和玩法中去思考的话,还会有更多可以罗列的内容。比如大局观,比如取舍,比如以终为始等等很多细节上的逻辑。
那么,跳出来一点再看,为什么简单快乐的游戏中可以看出这么多道理呢?是我太过度解读了,还是设计师本有此意呢?
我觉得设计师肯定没有这些想法,而我的解读如果放在设计师身上一定也是过度的。但我说的事情是否有道理呢?是有的,不管它可能会有点片面。
那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所谓的无心之得吗?
并非如此,这只是在揭露了两个事实:
1. 现实再复杂,也是可以通过规则和胜负(无论是长短期)来解读的。
2. 游戏说到底也是现实的一份子(至少这款游戏如此),所以它符合现实规律(并体现了出来)并不奇怪。
也就是说,很多人认为游戏一无是处,是因为他们看到的那群人没有把“是处”体现出来。
首先,好的游戏本身就是一大堆高材生才能创造出来的(至少如今的游戏一定是这样)。
其次,解读游戏本身需要的就是解读者自身的修养。
第三,就算有了修养,我们只要不在别人面前解读和转化,谁又能真正知道我们在哪里学到了种种道理呢?反正他们一定不会觉得是来自游戏就对了。
讲真,有机会可能还真的可以从自己玩过的每一款游戏中总结一些道理出来。说不定可以编成教材去骗骗人,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