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付老师,怎么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答:问这个问题的是我的一个小师妹,研究生毕业,在深圳,90后,各种高科技、智能、APP信手掂来,属于教师届的技术流派。对于我这种高科技领域的半文盲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当她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一阵惶恐,why?
听说,她的课堂上各种酷炫的工具、小程序,这还不够吗?
我告诉她,不够!
是的,不够,真正的课堂从来不是炫技,更多的是让每一个孩子进入。
小学阶段的孩子,本就活泼好动,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可能就把他带走了,一节课真正地让孩子感兴趣,有三点很重要:参与感、成就感、同伴共情。
第一,参与感。
这应该是必然的,也是最重要的。老师的互动至关重要,老师的语言、肢体,任何一个细节都足以吸引到孩子,我有一个习惯,上课不喜欢站讲台,喜欢边讲,边在教室转,孩子们也习惯性地眼神跟着我走,调皮捣蛋的孩子周围,自然是我的常驻基地,顺手摸个头,提问个问题,再方便不过,说了上半句,找人来说下半句更是家常便饭。
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是,付老师举例子,比如讲比喻句,好了,付老师要开始举例子,大眼一扫,比如说哈,咱们班的某某某,头发不洗,也不剪,支楞楞的,好像什么呀?孩子们立马心领神会,纷纷开始找喻体,像刺猬,像鸟窝……被举例的孩子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回家必定要洗头,顺带还记住了几个比喻句。
讲到古诗动情之处,嗨,你上来读,你上来画,讲完了、读完了,黑板上也画完了,古诗中出现了哪些景物呀?看黑板画。
讲板书上的习题,必定要找一个用红笔批改的,再找一个举小教鞭的,付老师呢,付老师是定海神针,在台下转。
总之,课堂上,不叫一个孩子闲过。
第二,成就感
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被表扬,而且是花式表扬,我总觉得,会表扬应该算是老师的基本功吧,你真棒!你很优秀!这些且不算,发自肺腑地将孩子的某个行为转化为他的具体个性化的品质,是一个能力,具备了这个能力,就掌握了忽悠孩子的大法宝。
老师刚说到一个重点,一个小姑娘就赶紧拿笔记下来,没有人提醒。这种听课行为当然要表扬,你真棒?你真会记笔记?NO!
付老师会这样说:哇,我发现咱们班有一个顺风耳,我刚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她就一字不差地记下来了,这是有特异功能啊!快来,给大家读一下,你们听听,她是不是一字不差地记下来了?是的话,你们也记下来,不是的话,纠正她。
你看,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表扬孩子,更是在给她成就感,给她平台展示自己。
课堂上需要这样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平台,两个人的PK,小组的上台表演,一个人的挑战等等可以适用于很多情况。
第三,同伴共情
为什么孩子们一对一的学习效果远不如班级听课,尤其是小学阶段,因为在他还没有从内心升腾出很强烈的学习愿望时,同伴共情大抵算是他最大的动力了吧。
和小伙伴在一起,听听别人说的,错了哈哈大笑并纠正他,对了,给他鼓鼓掌,这不就是同伴共情吗?这个过程中,不就是孩子们彼此留下最美好回忆的时刻吗?回忆的过程中自然夹杂着对知识的记忆呢。
有时候,老师上课说的某句话孩子未必记得,但是同学说的可能让他印象更为深刻吧。
毕竟,枯燥的学习只有加上了小伙伴的快乐相处,才构成了完美的校园生活,且是无可替代的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