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人气象论18014

平人气象论

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债。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麤常热者,谓之热中。


1. 臂多青脉,曰脱血

臂多青脉:指手臂上显露较多青色的脉络(青筋暴露)。

脱血:指血液耗伤、血虚或出血的病证(如呕血、便血、妇女崩漏等)。

原理:血液亏虚,脉道失充,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滞而显露青色;或出血后气血不足,血脉不充,脉络因空虚而更易被观察到。

2. 尺脉缓涩,谓之解㑊(xiè yì)

尺脉:腕后尺侧的脉象,对应肾、下焦及全身气血状态。

缓涩:缓指脉势弛缓(气血不足),涩指脉行滞涩(血行不畅)。

解㑊:中医病证名,表现为肢体懈怠无力、肌肉酸懒、精神疲惫,似病非病的虚损状态。

原理:尺脉缓涩提示气血不足,尤其是脾肾气虚、精血亏虚,导致肢体失养,出现懈怠乏力。

3. 安卧脉盛,谓之脱血

安卧:安静卧床时(本应气血平和,脉象不盛)。

脉盛:脉象反见洪大、急数等亢盛之象。

脱血:同前文,指血液大量耗失。

原理:脱血后,阴血亏虚,阳气相对浮越(因无血制约),即使安静时,阳气浮于外而使脉象表现为“盛”(实为虚性亢奋,非真正气血充盛)。

4. 尺涩脉滑,谓之多汗

尺涩:尺脉涩滞,提示下焦气血不足或不畅。

脉滑:整体脉象滑利(滑脉主湿、主热或气血流动加快)。

多汗:异常出汗(如自汗、盗汗等)。

原理:尺涩为虚(气血不足,固摄无力),脉滑多为热或湿盛;虚则卫气不固,热/湿则迫津外泄,共同导致多汗。

5. 尺寒脉细,谓之后泄

尺寒:尺部皮肤寒凉(提示下焦阳气不足)。

脉细:脉象细如线,提示气血不足。

后泄:指泄泻(腹泻),尤以下焦虚寒所致的泄泻为主(如五更泻)。

原理:尺寒为肾阳亏虚,不能温煦下焦;脉细为脾肾阳虚,气血生化不足;脾肾阳气虚衰,运化失常,水谷不化而致泄泻。

6. 脉尺粗(同“麤”)常热者,谓之热中

脉尺粗:尺脉洪大、浮粗(提示下焦有热)。

常热:身体持续发热,或自觉烦热。

热中:指内热证,尤以下焦(如胃肠、肾)实热或阴虚内热为主,表现为消谷善饥、口渴、便秘、心烦等。

原理:尺脉粗而身热,提示热邪蕴结于内(热中),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导致内热滋生,或阴虚火旺所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