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继续分享卡罗尔·德韦克写的《终身成长》
思维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今天的分享内容是:第7章 父母、老师与教练:思维模式的传播
我相信,每一个老师/父母都希望自己做的更好。但是,现实中能够做到真的不容易。
孩子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复杂到让我们常常摸不着头脑。管的严了不行,管的松了也不行。好像中间分寸拿捏稍不到位,就会前功尽弃。
今天分享的内容“成为好老师/父母”,主要探讨的就是如何成为好的教育者(老师或父母)。
01教育中的标准问题
1. 降低标准的弊端
许多教育者认为降低标准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和提高成就,但这和过分称赞孩子智力一样是错误理念。降低标准只会培养出受教育水平不够的学生,他们只能做简单工作还自视甚高。
例如,希拉·施瓦茨在给立志成为英语老师的学生上课时,就因为设立的高标准让学生感到不满,有学生作文满是语法和拼写错误却因老师纠正而觉得受伤害,还有学生总结小说主题错误被质疑后向院长告状,认为老师标准太高。
2. 只提高标准的问题
如果在学校只是一味提高标准,却不教给学生达到标准的方法,会让准备和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望而却步、失败并最终辍学。
你想,看书就跟看天书一样,谁能学的进去呢?
3. 正确的做法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会在设置高标准的同时教给学生达到标准的方法。
法尔克·莱茵贝格的研究成果显示,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能帮助很多表现一般的学生进入优秀组。
杰米·埃斯卡兰特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教学法让贫民区高中生学习大学水平的微积分。
玛瓦·柯林斯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教学法让贫民窟小学生阅读莎士比亚作品。
从前面几点可以看出,教育的问题不在标准是否需降级,而在思维的优劣,在是否教会了孩子们成长型思维习惯。
02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
1. 本质特点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并非毫无私心,他们热爱学习,教学是他们学习的绝佳途径。他们可以通过教学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教学内容,理解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老师通常将自己看成完成品,角色只是传授已有知识,这样的生活容易变得无聊。
可见思维模式的建立才是最关键的。
2.因材施教
玛瓦·柯林斯教的学生很多是被他人评判并放弃的孩子,如有的孩子4年内换13所学校,有的用铅笔戳伤他人被精神健康中心赶走等,但柯林斯不认为是孩子的错。她努力让拒绝学习的学生盖瑞参与学习,最终盖瑞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并迷上写作。
多萝西·迪蕾对有天赋的学生也有很高期望,她会引领学生达到期望高度。例如她不让一名学生看节拍器,直到他达到速度,还会细致地给学生解释音符处理,让学生明白自己也能处理好每个音符,克服对天赋的恐惧。
3. 具体教学方法
教会学生热爱学习、自学和思考,并努力学习基础知识。艾斯奎斯的学生们会在上学前、放学后以及放假时聚在一起讨论英语和数学基础知识;柯林斯教导学生时强调没有奇迹,自己只是更努力爱学生,相信学生也会努力。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会真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重视和期望,给所有学生设立高标准的同时营造充满关爱和支持的环境。他们不会简单地丢给学生难题就不管,而是耐心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摆脱固有思维局限。
这让我想起来我的物理启蒙老师,他在教学中给到我们的就是学习要努力,不会了随时可以找老师。
记得那时候,我就常常和几个同学在大中午敲老师的宿舍门。现在想来,感觉还有点不好意思呢!
03对待无心向学的学生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不会简单评判和放弃不愿学习、不在乎成绩的学生。如柯林斯对待盖瑞,会耐心与他沟通,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并提供具体方法帮助他达到目标,即使学生最初拒绝配合,也不会放弃,而是继续用爱心和高标准激励。
我感受过这样的老师提供的教学体验,所以对它的力量深信不疑。
04成为优秀教师的可能性
优秀教师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不仅包括对学生的信念,也包括对自己的信念。
不是所有人都天生具有成长型思维,但通过努力和实践,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像柯林斯、艾斯奎斯和迪蕾这样的出色教师。关键是要真正渴望了解学生、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利用教学过程不断学习和成长自己。
总之,成为一个好的教育者不容易,需要付出的东西太多。成为一个好的教育者也不难,只在一念之转间。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点井蛙读书关注我的简书发文,或许对您会有不一样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