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神探夏洛克》电影中有一个片段十分新颖,马格努森向夏洛克展示自己的记忆宫殿——“阿普多”。
他推开一扇画面奇特的大门,走进一个纯净明亮的空间,放松地坐下,咪上眼睛。走进他的记忆宫殿。
这时,他伸出手,取下一本书,一页又一页,他翻动着、获取着……
这一个情节是不是很让你心生羡慕.
其实,一个普通人完全可以搭建起自己的记忆宫殿。
02
从生理学上来说,人的大脑是有很多的神经纤维相互联系组成的,这就是记忆宫殿的基础。
换句话说,孤立的事物很难被我们理解。
随着我们阅历的不断提升,我们要想更好地理解更多的事物,就要使其与我们已经理解的事物建立联系。
把这些有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就像一个“小框架”,而这个框架的大小,形状,也就是思考的深度、广度,我们把它叫做思维模型。
我们都知道,书架适合放书,鞋架则适合放鞋子,用合适的框架放置合适的事物,是一种高效率的做法。
而要拥有多种框架,这就是多元的思维模型。当然,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发现,持续探索。
人是会遗忘的,这是艾宾浩斯先生说的。就像书架用久了会散掉,鞋架用久了会坏掉。
如何让我们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让我们的“框架”更加的结实,这就需要我们去刻意练习。
还记得备战高考那段时光,我们每天不断地刷题,不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知识点更加的夯实吗,为了让我们大脑中的一个个小框架在面对考试的压力下,不会被压的粉身碎骨。
03
当我们拥有了一个个小框架,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小砖瓦,我们要幻想着我们的记忆宫殿,去建造一座大厦。
但是,建造大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显然,建造大厦需要有大厦的标准。
首先,你得注意砖的质量。
当你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求知的话,那么你的框架肯定是结结实实的,手中的砖也是实心的材料;
当你用“学而不思而进取”的态度求知的话,那么你的框架当然是松散的,手中的砖也是空心的材料。
用这两种材料建造的记忆宫殿,质量就不必多说了吧。
其次,要考虑你所搭建的记忆宫殿的规模,它的垂直高度和水平面积,这是我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况且把记忆宫殿想象成金字塔的式样。
知识面广,就可能建立起面积更大的大厦;但知识深度够了,才能把大厦建的更高,在求知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深入。
广度大,我们的视野越开阔;深度够,我们的境界越高远。
一点点充实记忆宫殿的每一块砖,一步步扩展记忆宫殿的面积,一次次深挖记忆宫殿的深度。
当我们完善了一块砖,砌好了一面墙,建好了一座宫殿,然后建造第二座、第三座,直到你拥有了一个思维城市。
在当你需要调用知识的时候,你的城市将会鲜活起来,为你提供左右逢源的功力。
如此。
只有你自己一个人,知道这所城市中每一块砖的秘密。这太酷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