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手机,看到了一个美篇,襄县第一个援鄂队已出发。再往下看,熟悉的场面,与以往不同的是图中有了熟悉的人。忽然之间,觉得疫情离自己更近了。
其中最熟悉的是急救科主治医师黎闯,我习惯称呼叫他哥。他原和我家住一个小区,去年搬去了新家。他是一个说话慢慢柔柔,脾气很好的人。爷爷未去世之前因为年岁已高,所以经常会有个头疼脑热的,每次公公都会给他打电话,问他如何办,吃些什么药,该怎么护理,从没在电话里听到他的任何厌烦之意。如果病重一些需要去医院,公公也是先给他联系,听他上班了,就直接去找他,这仿佛成了习惯,更成了一种心理上的依赖。
时间长了,一年两年,我都觉得不好意思,开玩笑说:“闯哥都成了爷爷的私人医生了”,可公婆觉得也没啥,还说都一个院的,谁也不说啥。说到这,不得不说我们小区。小区有点老,人群入住也相对老龄化,老人们都爱闲聊,红白喜事也都相互送份小礼,彼此很亲切。闲来无事老人们一起打个牌,互相叫上出去参加老年活动,或者一块去领个礼品。对面的奶奶有时会送上来一把菠菜,一些樱桃,一幅对联。婆婆也会送上两三个干馍,几块红薯之类。闯哥是和岳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家的嫂子也是一位医生。他的岳父母和我家的关系也是很好的。
看到一个人,想起了一些事,心头涌起了一些温情。不禁对他有了更多的担心,对这四个逆行者,也多了一份敬意。
每每看到有关疫情的文章,泪目不止,冷冰冰的数字刺激着神经,但一丝侥幸又会存于心中,不进入自己的生活,那只是一串数字,只是短时间的心痛与感动,而今,看到这么近的距离,这么熟悉的人,才感觉到“冠状病毒”这个妖怪多么骇人!
老公也在一线。
他登记襄县与郏县交界处的来网人员,任务也不重,防护措施很不到位,一个防护服几班人员轮着穿,在一个饭店吃饭,一个车上轮着休息。他自己没有觉得有多么光荣,多么艰巨,也许在他意识中,只是在执行工作,与白衣天使相比,他们不值一提。
可我的担心一点也不少,但在他面前,只是要求他做好防护,勤洗手勤消毒。希望他能放松心情,好好工作。
不知闯嫂子,心中会做何想。不想便可以知。
从来就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要是中国人这份担当便义不容辞。
闯哥,武汉走起;最美白衣者,武汉走起!襄城人民为你们骄傲,等你们平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