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铁生是因为儿子的推荐,有一天他问我:妈妈,你知道史铁生吗?我说:知道啊!他说:你读过他的书吗?我想想很惭愧,这么有名的作家,我居然没有读过。于是,我儿子说:那我推荐你一定要读!我非常好奇,从来不怎么爱读书的儿子,居然向我推荐作家。他说:我们学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在课上读课文的时候,我就泪崩了,感觉自己直接社死在教室。但是,我真的觉得他写的很好很好,太感人了!
于是,我赶紧翻了他的散文来读,才知道,史铁生在文学方面的成功完全不是偶然的。在当代作家当中,史铁生的散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用词精妙准确,他的文字总能直击人心。读史铁生的文章,就像喝一碗温暖的面汤,味道浓郁,却很朴素,有营养,能让我想起家的味道。
最近在读史铁生的《病隙碎笔》,这本书阐述了史铁生的人生思考和生命哲学。在他的文章中总是会提到病痛,而他的一切哲学思考,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病痛和残疾给他带来的对尊严和爱情的质疑,对生命意义和前途未来的担忧。这些文字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特意查询材料,知道史铁生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但他也不是无神论者,他在文中经常提到SD和fo,而他既不是基督徒也不是佛教徒。他只是抱着对造物主的敬畏,去思考他作为一个卑微如尘埃的人类存在的意义。没有定论,只是随想和碎笔。
在读史铁生的过程中,我时常想起力克胡哲,可能因为他们都是残疾人,也同样都有过对前途的怀疑和人生的绝望。但如果你与他们一样,身处逆境,或者重病在身,我并不推荐你读史铁生。我更推荐力克胡哲的励志书籍。
虽然他俩有相似的人生经历,但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熏陶,使他们作品的风格迥异,所表达和传递的给读者的内容和情绪也完全不同。
如果你看过力克胡哲的书,或者听过的他的演讲,就会知道,他是个激情四射,幽默风趣,乐观开朗的家伙。他没有四肢,却拥抱过世界各地的人,他在全球演讲,影响无数经历苦难的弱者。他走过阴霾后,就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使命,并坚定的一直走下去,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作者和演说家。他为自己的婚姻担忧过,但当他遇见自己喜欢的人时,会毫不犹豫的求爱,并且在与情敌的竞争中取胜。现在他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父亲,并且拥有幸福的家庭。
中国的作家没有欧美的张扬,他的文章表达更含蓄,不直接。这也是我认为史铁生不太能直接激励到他人的原因。在《病隙碎笔》中,他的文字透着忧伤惋惜和些许的自卑。关于他后来残疾患病的经历,他将自己与约伯作比较。所表达的是对命运的无奈和顺服。上帝告诉约伯,我的奇妙可畏你岂可知道呢?难道你只能接受祝福不能承受灾难吗?对于爱情和xing,史铁生也有很多思考,但终不知他是否付诸于行动,是否追求到了自己的真爱。
其实,我想表达的绝不是史铁生不好,而力克胡哲更好。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和人,只是觉得力克活得更简单轻松,他的人生使命是全球演讲,写书只是副业,所出的作品也非常浅显,涉及的哲学思考少且易懂,简单说就是:想明白了,就去干,管他呢!人生不设限!而史铁设生是个作家,他需要那种情绪,需要更深的思考,需要哲学思辨,需要从生命最本质的思想中,启迪读者。从这个意义上,他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