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宫是唐代初年的离宫,地处桥山山系子午岭东南,群峰叠嶂,林木葱郁。相传,这里的峡谷内有三处洞窟,乃唐太宗和后妃们居住过的正宫、东宫和西宫。其中,正宫位于北侧的山腰,也被称为“肃成院”遗址——
玉华宫遗址位于铜川市印台区玉华镇玉华村一带的玉华山,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玉华宫国家森林公园,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来玉华宫游览参观。2019年7月13日,我和家人来到玉华宫景区,游览完丝路玄奘纪念馆后,前往北面山谷里的肃成院遗址,我操作无人机对这里的洞窟和建筑遗址进行了航拍。
肃成院遗址位于兰芝谷公路东侧的山腰上,沿着石砌的台阶,向上行走200米,登上一处平台,眼前廓然开朗。这里便是肃成院的遗址,隐藏在一大片密林之中,环境幽静,游人罕至,被称为“寺沟”。从空中俯瞰,遗址如同一叶扁舟,漂浮在绿色的林海之上。
21世纪初,铜川市文物考古所对肃成院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发现建筑基址、排水设施、佛龛等遗迹,出土有唐、宋、明、清历代建筑构件等遗物。如今,在遗址之上,进行复原展示,可以看到一座半封闭的院落基址,包括大门、门房、正殿和偏殿等单体建筑。
无人机从遗址旁边的空地上升起,先从7米的低空,近距离拍摄遗址,自西向东,沿中轴线,飞过院落的基址。整个建筑群坐西朝东,南侧临近悬崖,东侧连接山路,北侧和东侧紧靠峭壁。
玉华宫始建于唐武德七年(624),为唐朝抵御突厥进攻和拱卫京城长安的军事指挥中心,初名“仁智宫”。贞观二十一年(647),唐太宗李世民扩修仁智宫,形成“十殿五门”的宏大规模,正式更名为玉华宫。
高宗永徽二年(651),废玉华宫为玉华寺,并在寺内置太宗祠。肃成院是曾经玉华宫的肃成殿遗址,玉华寺期间,更名肃成院。这里是唐代玉华寺佛教活动的中心,也是玄奘法师的住宿、礼佛和圆寂之地。
大门和门房遗址
正殿和偏殿遗址
小型的建筑遗址
肃成院遗址的东北角,在砾岩和红砂岩之间,有一片半开放式石窟。石窟内有八处佛龛和一段石洞,佛龛内均无造像,外壁上雕刻有莲花、菊叶、缠枝、骑士、力士等浮雕,虽然风化严重,但是轮廓清晰。
1956年,在石窟内发现一件佛像的底座,左下侧有“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等二十字楷书铭文,应该是玄奘法师亲笔所书,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这个石窟里,还发现一件石刻佛足造像,乃玄奘法师“西天取经”之际,在印度摩揭陀国波叱釐城膜拜释迦摩尼“蹈石留迹”时拓印下来,回国以后在玉华寺精心模仿雕刻而成。
佛龛
石洞
据说,石窟外曾经是一条瀑布,水流较大的时候,会形成一道水帘。在山谷尽头,有一块巨石,上面摆放着一尊玄奘法师的白色雕像。麟德元年(664)正月初九傍晚,玄奘法师经过肃成院的水渠,不慎跌倒,伤及胫骨,静养数日,不见好转。二月五日夜,圆寂于此地。
玄奘法师圆寂后,玉华宫逐渐废弃。唐玄宗天宝年间(724—755),这里已经沦为一片废墟,只剩下肃成院依然矗立,历经宋、金、元、明等朝代,最终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