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当天的推文取消了,疑似AI创作,并被禁止推文90天。相关文章的链接如下:
https://www.jianshu.com/p/e08557a58bf0
说实话,看到馨伯乐发给我的消息,我有些震惊。我震惊的是,我没有一丝一毫运用任何AI软件辅助创作,全文一万四千字,一字一句推敲创作,竟然被判AI。更让我惊喜的是,我这样一个高考语文作文刚好上了及格线,从事物流行业,整体思维偏理科的人,创作水平竟能达到AI的高度,我不胜荣幸。
在收到消息后,我第一时间联系任真老师提出了申诉。随后,任真老师回复的原文如下:
“您好,谨慎起见,伯乐对有可能使用AI的文章不做推荐。如果您没有使用AI创作,请避免这种制式化文风。”
按照这个回复逻辑,我是否可以理解为伯乐也无法判定我是否真的用了AI?我承认我写的文章有时过于理性严谨,缺乏感情色彩,但这个问题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有,并且这不该成为判定AI创作的依据。一句“可能”看似像是欲加之罪。更何况,这样的制式文本在不少小说中出现过。比如说刘慈欣的《三体》,比如说蝴蝶兰的《全职高手》。这些对于读者朋友相对陌生而又晦涩难懂的专有名词解释是必要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场景描述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请问这些作品是否涉及AI创作呢?更不用说那些学术期刊中的科研成果,不能说人家的实验室数据都不是原创吧?
可不管怎么说,这个回复不仅给我的这篇文章判了死刑,也给我未来三个月的推文创作判了死刑。
为了验证这样的制式化创作是否真的和AI文如此相像,我用“纳米AI搜索”对文章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如下:
至少从这个APP的逻辑判定来看,我的文章并没有涉及AI的运用。我还用挖错网进行AIGC检测,但由于之前我用软件修改错别字,系统判定我额度超了,要另外花钱买会员,想想没必要,就此作罢。
但我个人认为,AI的检测软件的检测逻辑应当是相似的。我很想知道,平台是否有用相对严谨的AI软件来对我的文章验证过?还是说,只要有所谓的制式化内容,或者制式化内容篇幅稍微大些,都会被判定为用了AI,并被禁止推文90天?如果真是如此,那这样一刀切的评定标准是否科学?
本想趁着这次推文结束后,尝试申请简书优秀创作者,现在,似乎没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