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的工作时常让我有一种在缝隙中呼吸的感觉。像是躺在一大团棉线当中,手脚被温柔的包裹起来。春天的风透过丝丝棉线牵扯的孔中吹拂在我皮肤上。心有一刹那的喜悦。而后又被拉扯的东零西落。
前几日帮李老师改高中作文。立意围绕诗意与生活。李老师絮絮叨叨很多,其实我听的并不真切。只明白这个立意不太好写,让改的时候宽松一些。当时匆匆忙忙的,自己在心里想着,写诗意的态度,写积极的生活不就可以?早上打车去开会,车后排的窗户降了十来公分,刚好能看到路边的景物。等红灯的时候,一枝开得饱满硕大白色月季昂扬在墙头。和春天见过的其他的花朵不太一样。它拥有一片宽松的区域,足以让风和阳光绕着它来回奔跑。它也拥有挺立的枝桠,仿佛环抱着双臂审视路上经过的行人。此时此刻,路上应当经过行人,哪怕并不是我。明亮的阳光大片地洒在路中央,渐渐延伸到红砖白墙,然后被各种高大的、低矮的、深绿的、浅绿的植物遮挡住去路。八九点钟的风带着清冽的凉意,树影斑驳晃动之间,地面上每一块红砖仿佛都在顿首示意。我应该在这里散步,哪怕是几分钟的路程,哪怕是并未注意到花朵和树叶。此时此刻,一种停车步行冲动席卷了我。肩膀带动腰腹活动的那一刻,我顷刻间就放弃了。腰背传来的酸痛感做不得假,十来斤重的双肩包做不得假,脚上的皮鞋,身上的衬衣,临近开会的时间点,所有现实的条件都不允许我享受此刻这段小路的春天。
诗意和生活,多么诗意的立意。可以写诗歌,可以写散文,偏偏只能是议论文。议论,诗意。诗意该如何去论证呢?该提出怎样的论点论据才能证明生活中诗意的存在呢?我不了解诗意对于如今的高中学生来说是怎样的理解。是课本上的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还是景区里的重峦叠翠、澄江碧水。王国维讲美学三境界,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自然之境。如何让诗意与生活交织,或者说如何发现诗意,是美学的基础。换言之,能达到有我之境的状态,也何其难得。而生活,这忙碌的、无力的、烦躁的、永无止休的生活又是如何持续下去呢?
应当是斑驳的阳光,变幻的清风,朦胧的月亮,是路边小吃摊上炒面的香气,是爱人眼睛里的一泓清泉。是我停在这里,和樱桃般的花朵两两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