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跨年演讲会之前,是不太清楚“腾挪”是什么,还专门百度了一下,发现“腾挪”是围棋里的一种策略。
当自己处于不利局势时,要寻找到一个突破点,将自身优势发挥出来,形成反制力量,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耐心等待反击时机。
要知道,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合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要学会改变约束条件。时间是有弹性的,今天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学会创造腾挪的机会,到明天或许就容易解决了。
退一步并非就是海阔天空,但只要能熬过去,那才是真正的海阔天空。对于直接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间接去解决,换一种思维方式。这就好比治疗头痛,不能只盯着头,最好的方法可能是打一筐热水来泡脚。
说到教育问题,我们最需要培养孩子哪些才能呢?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具备养活自己的能力、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还要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能够快速进入陌生领域,善于表达自己,并能与团队成员更好地合作。这些能力并非通过刷题或上补习班就能习得。那么,培训之路后续该如何走呢?若只是刷题,开自习室,我认为并不妥当,反而是远方文学课程,觉得是正确的。
如何让孩子可以坚持学下去呢?这需要向家长普及相关知识,通过家庭教育开展不同主题的讲座,让家长认识到仅靠刷题、上补习班无法培养孩子所需的能力,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研学与上面要培养能力的理念较为接近,但目前的研学大多流于形式,只是陪孩子出去玩,孩子没有实际收获。所以,还需要引导孩子多读书。
那么,读书会该如何开展呢?这也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教孩子更好地读书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当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要找到突破点并敢于坚持。就像腾挪策略一样,比如儿子考不考研究生其实并非至关重要,若能考上就去读,考不上就看他自己的选择。
目前他每月读一本书,我觉得挺好的,而且他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这其实也是一种腾挪。让他在书上找到方向!
演讲会上提到了,“卷孩子不如卷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比如通过朋友或熟人的关系,让孩子无需经过常规的笔试、面试流程,直接上岗,这样他就不用刷大量的题。
但说实话,即便如此,反过来想,孩子自身能力也得足够才行。毕竟就算靠关系进去了,后续又该怎么办呢?所以说,这本身就是个矛盾体,还得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