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校,新起点!这学期开始,我主动申请当三年级班主任,带语文课。这对很多千方百计图清闲的人,是不可理解的。班主任,避之不及啊!语文课,最好不带!能带点品德、美术之类的,多好啊!我的想法是,我42岁,还年青,但按常理,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潜心耕耘的时间,最多不过10年。我应该把这10年过成真正研究课堂、思考教育的10年,否则,有愧于一辈子的教育生涯。
当班主任,当然希望自己班的学生,习惯良好,成绩不太差,家长配合好。抱着这一想法,急切地想看到我的宝们!
三(1)班,我的新班级,抓阄抓到的!
51个学生,玉门小学的超级大班额。29个男宝,22个女宝。20个住校生,12男,8女。
学生来源:二小,30人;玉门镇学区17人;柳河1人,男,吴限宇。柳湖1人,女,杨海婷。黄闸湾1人,女,刘欣研。肃州区1人,男,周智杰。
宝们怎么样?这个问题要着重说说。因为教育布局调整和新学校划片招生,这班孩子是从五湖四海聚在了三小三(1)班,二小、东渠、代家滩的学生47人,占了大多数,还有四个来自柳河、黄闸湾、柳湖,层次不齐、水平不一是必然的。学习习惯整体不能划入良好的范畴,拔尖的学生不多。即使二小来的学生,不是资质平平,就是习惯不好被迫转来三小,事后得知应该划入三小片区的优秀拔尖学生,都千方百计留在了二小原班。
导致学生构成不理想的原因,一是原玉门镇学区,侧重于用学生分数考核教师,加之教师课头多,任务重。所以学生应试能力也许强,但是心智的发展、艺术才能的培养、兴趣爱好的挖掘就成为孩子们发展的致命短板。这必定不能适应市直学校对学生发展的高要求。二是来自二小的30名学生状况也不容乐观。因为绝对优秀的孩子大多都留在了二小原班级,所以拔尖的孩子不过三、四人,其他二十六、七个孩子,大多在原班级属于中等或偏下水平,脑瓜聪明但并不好学,这反映出这批孩子学习习惯有待好好培养。
表现在课堂上,一是不会认真听讲,不会投入地学习,讲课时,经常看到很多孩子或玩手,或东张西望,或目光呆滞,或摇头晃脑,或抖腿甩脚,或侧身斜坐,还有完全是木头人状的。二是绝大多数孩子没有读书的意识,有多一半的孩子手捧书本,眼睛却偷偷看着别处。三是课堂上一句话吭吭巴巴怎么也读不下来是常态。四是有一半的学生书潦草。
怎么办?一是尽快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二是抓好午间十分钟练字,紧抓写字训练不放手。三是降低课堂难度,从领读课文入手,教学生会读、读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