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之旅之千户苗寨:领略“以美丽回答一切”的苗族村寨

       千户苗寨

      大约一个小时左右,汽车到达西江千户苗寨的景区入口,天空依旧飘洒着小雨。下车后同行的团友到路边的摊点购买一次性塑料雨鞋,我则径直往景区大门走去。不知道是我们来的太早,或是太迟,景区大门前冷冷清清,空无一人。我站在门前的广场上,可以好好地拍一张没有游客的景区大门。大门为六楼三层错檐翘角牌楼,楼顶有牛首银冠,底下两边各四根正方形排列大圆木柱,正中横额镶嵌“西江千户苗寨”六字,与我们昨晚在丹寨万达小镇看到的广场牌楼形制相似,都属于苗侗民族特色建筑。正对大门牌楼的广场另一边,是一排弧形排列的苗寨建筑,位于建筑北端建有一个巨大的牛首银冠,彰显这里是苗族人的地盘。

▲西街入口
▲牛首银冠

        团友下车后是买雨鞋的买雨鞋,上厕所的上厕所,导游是个好性子,站在牌楼下一边和人吹牛,一边等自己团的游客,也不催也不赶,人到齐了再走。我趁着等人的时间档,走到寨子入口向寨里望去。寨子分南北两条街,呈“井”字形状,入寨正前是中国邮政的店面,入街两旁都是卖牛角梳、玉器、小吃、刺绣、朱砂、银饰等各色苗族纪念品的小店。我极力向街道内望去,街道内萧条冷清,让我感到非常疑惑,只有入口处一位身穿苗族服饰的老奶奶,才让我意识到我是站在苗寨的门口。

       人员聚齐之后,导游带我们进入苗寨,一路穿过街区,几乎无人。我才恍然醒悟,我们还没有到西江千户苗寨。经上网查询方知,刚才走过的“苗寨景区”是后来开发的商业街,因位于西江苗寨西边,故名“西街”,难怪没有看到入寨的风雨桥。走到西街的另一边即是西江千户苗寨的检票口,入口亦是苗族风格的牌楼,只是比入口处的要小,两侧多了功能房。导游去票务中心取票,团票要到上午10点才能拿到,所以很多人便去广场周边的店铺闲逛。我是急切地想进入苗寨,就趴在广场边沿的栏杆上向山下望去,远远地隐约可见山坡上层层叠叠的苗寨。一些游客已经从寨子里出来,不少还提着行李箱,想必是昨晚住在寨子里的。听说西江的夜景很美,但导游一路上都在强调镇远的夜景才叫美。不管怎样,我们此行是看不到西江的夜景,更是没有镇远的行程。在等待的无聊之中,欣赏欣赏这远山的美景,看看近处偶尔走过的漂亮姑娘,想象曾经苗寨的风情,从前外人不得进,现在可以去游览,更增添了我想快点进寨的急切心情。

▲检票口
▲售票处

      票取到之后,导游把票发到我们每个人手上,就可以进寨自行游玩了。因为没人,我们很快过了检票口。搭一段景区游览车后,就到了西江千户苗寨的观景台,下车再走两三百米即可俯瞰整个西江。我走在最前面,也最先到达观景台。台上站满了游客,摩肩接踵,长炮短炮,对着对面的苗寨“咔咔”就是一顿乱轰。从平台上拍摄西江,近处的房屋稍有阻挡,而且站台边沿也沾满了摆姿拍照的游客,于是我走上右手边平台上的观景亭,爬上靠山崖一边的亭沿,高高站起,一览无余,将整座西江千户苗寨尽收眼底。

▲千户苗寨

       寨子坐落在河流谷底,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穿寨而过,名曰“白水河”。河西南是大片稻田,梯田层叠而上,东北面是苗寨民居,建在两座谷底坡上,自下而上,逐渐缩小,形成一个牛角形状。河上七座风雨桥依次排开,连接河的南北两岸。看到风雨桥(风雨桥,是苗族等西南少数民族为改善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给村民躲雨歇脚而建。一般苗寨在村寨附近都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据说,西江千户苗寨古时有风雨桥三座,均为木质结构,几经修复又被冲毁。现在白水河上的七座风雨桥,即为交通所用,也多考虑旅游开发而建。为防止洪水冲垮,七座风雨桥均采用水泥和木材混合结构,底层为水泥结构,桥上为木质结构。),这次看见的是真的苗寨了。

      告别观景台,我们迫不及待地进寨,乘坐游览车继续往前,直接来到村口的风雨桥边。虽然来得快捷方便,可惜再也没有了那种寻桥找寨的感觉。道路两边早已建起了商业用房,不走到风雨桥跟前,是根本看不见桥在哪里的。我们下车地方的风雨桥,是西江千户苗寨的一号风雨桥,桥上为二层亭式连廊,亭顶是一律的苗式建筑风格,桥两侧有步道和长凳,行人可在桥上躲避风雨、歇息乘凉,入桥横额上嵌“哿嗡僦”的匾额。

▲一号风雨桥

       苗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西江千户苗寨风雨桥上的文字是一种合体字,借用汉字,只表音,没有实际意义。

      一号风雨桥“哿嗡僦”,读作jia weng jiu,苗语中“嗡”为“龙”,故为头桥,即第一座桥的意思,当地人习惯称之为一号风雨桥,汉语的意思则为“龙潭桥”。传说桥上游50米处的水潭里有一条神龙,世代保佑着西江。西江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景美、山美、人美、老人长寿,就是因为有神龙的保佑。从一号风雨桥顺流而下,依次排列着二至七号风雨桥。

      二号风雨桥名为“嘎铥僦”(ga diu jiu),“嘎铥”苗语的意思就是“螃蟹”。传说西江千户苗寨古时喝水就是走这座风雨桥到河对岸的水井里挑水。井里有一只神蟹,每到干旱季节,井水将要干枯时,神蟹就从天上降水到井里,一年四季井里的水从未干过。站在河对面还经常能看到井边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戏水,当走近时又看不见踪影,回到河对岸后,女子又出现在井边,原来这仙女就是井里神蟹的化身。西江的姑娘清秀水灵,小伙子英俊潇洒,就是因为喝了井里的神水。

       三号风雨桥名为“僦喲妃”(jiu yo fei),又名“游方桥”。“游方”苗语的意思是青年男女用情歌对唱的方式交流感情,互诉爱意,也就是西江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地方,故又唤作“情人桥”。

       四号风雨桥名唤作“僦岽乧”(jiu dong dou),又名“学子桥”。苗语里“岽乧”就是“读书”之意。因为桥对面是世博林,以前西江民族中学所在地,从这座桥上走出了无数“山沟里的金凤凰”。

       五号、六号风雨桥没有桥名和桥名匾额,均建于2013年2月。这两座桥从建成之日起就不受重视,没有文字说明和任何讨论,也不被游客关注,更是被传说的“五桥论”踢出西江风雨桥的目录。只因六号桥旁有一家“荷塘月色”酒吧,才偶尔会被称之为“荷塘月色”风雨桥。

       七号风雨桥,桥名“僦餸嗡”(jiu song weng),苗语“餸”意为“拦截”,“嗡”为“龙”,汉译名为“回龙桥”,顾名思义取意截留住龙以期保佑村寨永远安宁幸福。七号桥是七座桥中看上去最为古老,最有历史味道的风雨桥。

      我们从一号风雨桥进入西江千户苗寨,顺着沿白水河而建的游方街往下游走,沿街店铺林立,有酒吧、咖啡馆、小吃店,但更多的还是经营银饰、玉器、朱砂、苗绣、蜡染等带有苗族文化特色的商品。虽然街区已经完全的商业化,寨子内的苗人也几乎全部搬出,但这吊脚楼、木质房、苗族文化商品和身穿苗服的姑娘,还是让人期待能感受到苗寨曾经的生活风情。

       传说苗族先民最早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五、六千年之前的传说时代,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与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为首的两大部落发生战争。蚩尤先打败了炎帝,炎、黄二帝又联手于涿鹿打败了九黎部落,并射杀蚩尤。蚩尤死后,九黎部落大部分向南流迁,进入江汉平原,形成荆楚、荆蛮和南蛮等部落,称为“三苗”。后因战争,苗族先民又逐渐向南、向西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明清之后,又有一部分苗人移居东南亚各国,到了近代更是远徙欧美。如今苗族散居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我国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及东南亚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

       苗族在流迁的过程中,分成了很多支系,西江千户苗寨居住的主要是“西”氏族。由于西氏族在迁徙的过程中辗转于榕江,到达西江约在600年前,在此之前这里已经居住着苗族“赏”氏族。西江地名中“西”是指西氏族,“江”通“讨”,意为西江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其实也就是通过战争夺来的,“西江”地名也因此而得。“千户”顾名思义也不是一千户,而是概指很多。旅游开发以后,现在的西江恐怕要有万户了。

      西江苗族过去身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据说,苗族有108个分支,根据其服饰和佩戴不同,可分为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与“长裙苗”相对的“短裙苗”,又称为“锦鸡苗族”,善跳锦鸡舞。昨晚我们所在的丹寨就分布有“短裙苗”,而西江苗寨是没有“短裙苗”的。“短裙苗”以女性一年四季穿短裙得名,也有“性暗示”或“性刺激”的含义,神秘而又诱惑。“红苗”、“白苗”、“黑苗”、“青苗”则分别以服饰尚红、白、黑、青等颜色而得名。“花苗”因女性服饰刺绣花纹比其他苗族更多,繁花似锦而得名,因花纹大小不同,又分为“大花苗”和“小花苗”。

       现在为了打造旅游品牌,各种各样的苗族服饰在西江都能看到。因为我们不懂苗族服饰,当然是分不清属于哪个支系。只要看到身穿银饰服装,头戴银冠的,我们认为都是苗族。来到西江还看到很多盘发头戴大花的苗族女性,还简单地误以为是“花苗”,其实我们在村寨里看到的苗人大多应该都是“黑苗”。

       我们沿游方街走过三号风雨桥,来到一个苗族歌舞表演剧场,不用买票,很多人排队入场。导游告诉我们,想看的可以进去看看,不想看的也可以在寨子里逛逛,表演结束后统一的剧场门前集合。此时已是中午11点多,早上的馒头和花卷早已消耗殆尽,没能咽下去的更是饥肠辘辘。同行的同事要去寨子里找吃的,不准备进剧场看演出,我则更想去看,了解更多的苗族文化,于是我们意见分歧、各奔东西。我进剧场看演出,他们去寨子里寻找食物。

       演出剧场不大,舞台为半圆形广场,看台也是半圆形台阶。我进来的较迟,坐到看台正中靠后的位置。舞台正中后方是半圆形屏幕,正在播放西江的风景和苗族的风情。屏幕上方挂巨大的银颈饰,两边挂银胸饰,两侧各一根嵌牛首和花纹的图腾柱,带有苗寨古老而神秘的味道。

      演出名为《美丽西江》,以苗族始祖蝴蝶妈妈的神话传说为主线,分迎宾、爱情、图腾、历史、祭祀和银饰等篇章。表演以敬酒迎宾开始,苗家姑娘走上看台,给每位客人都敬上一杯米酒后,表演正式开始。表演以敬酒歌、铜鼓舞、板凳舞、芦笙舞、苗族古歌等方式,展现了苗族的好客热情、男女爱情、图腾崇拜、迁徙历史和苗族锦绣,再现了苗乡美景、民俗风情和西江的历史与神秘。

      演出以敬酒迎宾启幕,以苗族古歌落幕,一头一尾让我印象极为深刻。敬酒迎宾篇章,苗族姑娘身穿盛装,以舞蹈欢迎来客,再走上看台邀请嘉宾上台表演。被邀请的两个小伙子被按在板凳上,两个美丽的苗家姑娘,手捧一碗米酒放到小伙子的嘴边,然后其他姑娘按“人”字形排列站在小伙子后面。这一刻那两个小伙子让人羡慕,想必一定是心花怒放、满心欢喜的。随后的一幕,让我也不再艳羡,因为我不胜酒量。美丽的苗家姑娘从后向前由高到低,将酒一碗倒入一碗,一直倒进小伙子的嘴里。十几碗酒,小伙子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一股劲儿倒完。敬完酒后,两个小伙子两腮红晕,不管胜不胜酒力,反正是不愿意离开苗家姑娘,而且还收到了姑娘赠送的礼物。

      落幕表演是苗族古歌,老人唱出的幽暗神秘的歌声,让人震撼动情。节目以身穿苗族黑色长衫长须白发的苗寨长者的芦笙演奏开始,寨里的男女长者排成两排,穿戴盛装,佩戴银饰,哼唱苗族古歌,雄浑深沉,神秘幽远,仿佛把我带进了古时的西江,深入苗寨的历史文化,让人感到身无旁人,心在颤抖。但令人心痛的是,因为苗族古歌是整场表演的落幕,很多游客等不及结束,急着退场了。站在台上的老者一边在用心歌唱,一边看着离去的客人,可能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景,但从他们的眼里让我想象到的是落寞和难过。

      节目以苗乡锦绣结束,所有演员以盛装走上舞台,与长者共唱古歌,欢送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舞台上银光闪闪、华彩美艳,展现了苗族服饰的华丽和银饰的魅力。可惜表演中间夹杂着主持人播的广告和书法大家的卖字环节,让整个表演带上了不和谐的商业气息,可能这也正和如今西江浓郁的商业味相符合吧。

▲美丽西江
▲敬酒迎宾

        看完演出出来,寨子里的雨越下越大,我站在人群里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同事和团友。已是下午一点多钟,从早晨到现在我早已饿得两眼发晕,只是刚才看表演暂时忘记了。在等待集合的时间,团友们都躲进店铺里,观看银饰、朱砂、玉器等商品,我则坐在屋檐下有气无力,直到导游喊去吃午餐方才起身。

        中午我们吃的是苗族的长桌宴。我们团25人分两桌。每个座位上都有一个小碗,小碗内放一个红鸡蛋,是必须要吃了的,象征鸿运当头。导游说此次旅程有一餐最好吃和一餐最难吃的团餐,长桌宴就是导游所说的最难吃的一餐。酸汤和熏肉的味道,我是实在不喜欢,但不管怎样,又实在太饿,先填饱了肚子再说吧。所谓吃长桌宴,当然不能把目光放在饭菜的好坏,而体验的是苗族的风俗人情。餐间苗家姑娘进来唱敬酒歌,然后挨个敬酒。我是不喝酒的,但还是抿了一小口,不然就是对敬酒者的不敬。同行的一位天津游客比较开朗健谈,苗家姑娘当然拿他敬酒最多,也是像先前剧场表演的一样,两边两排酒碗依次倒入,鱼贯流入口中,只是没有先前那么多那么夸张。喝酒时,姑娘还用臀部往你身上蹭,表示撒娇,劝你多喝几杯,喝的越多表示主人招待的越好。喝完酒后,姑娘们还往你脸上抹红,表示祝福。

▲长桌宴

       吃完长桌宴,我们走到寨子里闲逛。游方街太过商业化,于是我们便顺着山路往上走。坡上游客不多,到处是民居,但大多改作客栈。一些吊脚楼钢筋混凝土的脚还裸露在外面,传统的木质吊脚和石块砌基的吊脚楼已很少见,可见坡上的房屋大多都是后来盖的。坡下是商店,坡上是客栈,分不清哪个是苗人,哪个是穿苗服的商人,西江显然已经被浓烈的商业气息覆盖。我们在坡上逛不多时就回头下来了,来到西江的老街——古街。古街和游方街相似,不过比游方街的游客要多得多。街道中段有一个名为“嘎哒略”(汉译“芦笙场)的表演场,也没有人表演。街道两旁布满商店,商店里卖的地方特产,也不知是真是假,我想大多应该都是某商品小市场批发过来的,即使是刺绣、蜡染等苗族特色商品,也不再是用手工制作,已然让我觉得索然无味。

▲西江古街
▲芦笙场

       我们从古街出来,走到白水河畔,沿河两岸是临水而建的吊脚楼。白水河、风雨桥、吊脚楼和山上层层叠叠的村寨,构成一幅巨大的民宿画卷,如若不是这浓郁的商业气息,定会给人一种唯美的享受,正如余秋雨先生所溢:“西江是用美丽来回答一切”,但这一切都怨我来得太迟了。

▲白水河畔
▲西江出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28,156评论 6 53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8,401评论 3 41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76,069评论 0 37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62,873评论 1 3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71,635评论 6 40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28评论 1 32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3,203评论 3 44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365评论 0 28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8,881评论 1 33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40,733评论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2,935评论 1 36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8,475评论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4,172评论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4,582评论 0 26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821评论 1 28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51,595评论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7,908评论 2 37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